廣州:稅務力撐小微企業穩中向好
小微企業量多面廣,是經濟活力的體現,也是帶動就業的主力軍,在穩市場主體、穩經濟大盤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新一輪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實施以來,廣州稅務部門精細化分類服務,紮實推進各項稅費優惠落地,以政策紅利的加速釋放,力撐小微企業在複雜經濟環境和疫情影響中穩中向好。
留抵退稅助力項目落地
在廣州黃埔,廣州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的新型顯示器件生産線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據了解,其基建和設備投入大,建設週期長,導致增值稅留抵稅額長時間無法消化,資金佔用問題尤為突出,同時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企業建設、發展對資金需求較大。
“稅務部門主動走訪,向我們宣講留抵退稅新政策,高效快速審批,到7月底留抵退稅款已全部退到賬。”廣州華星財務負責人金先生表示,“這不僅為我們固定資産投資和項目建成投産提供了重要保障,還對研發資金投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於後續在技術和産品方面建立市場競爭優勢,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底氣化解各種不利因素影響。7月5日我們已完成首片産品點亮,預計四季度可實現量産。”
受惠于留抵退稅政策的在建項目不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項目。“叮!”收到這項政策推送時,廣東天人山水旅遊管理有限公司戴總正在聽取水上項目啟動方案,“留抵退稅再擴圍真是‘及時雨’,我們的天人山水大地藝術園正打算拓展水上樂園與無人機飛行等後續項目,正是需要大量資金的時候。”據悉,天人山水大地藝術園2021年10月進入試運營後,受國內疫情影響,客流量少,加之後續項目的開發仍需不斷投入資金,資金週轉壓力頗大。“目前我們正陸續將退到賬的留抵退稅款投入新項目建設中,後續開發我們充滿了底氣。”
稅務人員到天人山水大地藝術園介紹增值稅留抵退稅
多項扣免增色新式經濟
近年,越夜越精彩的“夜經濟”給不少小微企業開闢了更多元的發展路子,位於荔灣區永慶坊二期的鐘書閣便是不少讀者晚上下班後的首選地。極具嶺南文化特色的裝飾氛圍、豐富的文化活動以及獨特的文創産品體驗空間,使其成為這片區域旅遊“必打卡特色小店”之一。但受疫情影響,鐘書閣目前日均客流量還是比以往減少了約15%。
“還好我們一直享受著宣傳文化增值稅優惠、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鐘書閣(廣州)圖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莫女士感慨道,“今年又有了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等優惠,我們目前已累計減免了14萬元,這筆‘及時雨’支持了門店日常運營和業務模式升級。”
廣州市稅務局工作人員到鐘書閣宣傳稅收優惠政策
同樣闖在新發展路上的廣州聚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主要聚焦共享經濟中的“零工經濟”,用數字科技打造更精準智慧的社交媒體創新行銷。據了解,聚客科技近4年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均超營業收入的20%,去年底承接了幾家大型出行服務企業的線上線下推廣業務後,研發投入增加不少,加上需要提前墊付線下推廣人員的日結薪資,企業現金流一度緊張。
財務負責人蘇穎欣表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有效緩解了公司的經營壓力,“今年出臺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比例再提高到100%,按研發費用與去年持平測算,預計我們加計扣除金額可有近400萬元,較2021年能省15萬元企業所得稅,相當於多了一筆收入。”蘇穎欣説。
多元緩減再暖企業心田
廣州市海通環保處置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鍾女士今年4月發現公司賬上突然多了一筆11萬元的退稅款,經與稅務部門確認,原來這11萬元是海通環保符合享受3月出臺的“六稅兩費”減半徵收優惠政策減免的附加稅費款。“稅務部門主動篩、直接退,不需要我們操作,坐等到賬,想不到稅費優惠還能這麼省心享!”鍾女士算了下,海通環保至今已到賬近40萬元“六稅兩費”減免稅款。“我們打算充分利用這筆資金,投入更多到資源綜合利用研發,提升技術應用能力,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的號召。”
除了“便捷減”,“免申緩”也得到很多小微企業稱道。今年7月起對中小微企業實施的階段性緩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便是採用“免申即享”的新模式,無需繳費人提出緩繳申請。“7月申報時,我發現系統自動緩繳了約1.3萬元醫保費,讓人有種突如其來的幸福感!我連忙算了一下,發現接下來緩繳社保費、醫保費預計總共能有近20萬元!”經營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的廣州盛吉五金製品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蔣女士對“免申即享”很滿意,“對於我們這種小型企業來説,人工成本是項大頭,特別在疫情期間。階段性緩繳社保費、醫保費則幫我們紓解了許多資金壓力,國家緩一緩,我們心裏跟著暖了一暖!”
緩一緩的還有今年延續實施的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政策,廣州紫雲軒藥業有限公司財務人員羅女士表示,“稅務部門的‘定制雲課堂’方便清晰又暖心,政策發佈以來我們已緩繳相關稅費約52萬元,這為紫雲軒生産經營的整個過程儲備了更多能量。”
接下來,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100%加計扣除政策紅利將在10月企業所得稅預繳時首度顯現,預計廣州小微企業稅惠幅度還將進一步擴大,為激發小微企業活力、促進全年經濟穩中向好添動能。(圖/文 楊銳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