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大眾(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2025正式開啟交付模式 讓"中國速度"釋放戰略潛能
2025-04-21 17:16: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田蜜

  在即將到來的2025上海車展,大眾汽車開啟“在華史上規模最大的智慧網聯汽車攻勢”,七款全球首秀車型、專為中國市場開發、AI賦能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吹響大眾汽車搶佔中國智駕領先“生態位”的衝鋒號角。

  大眾汽車集團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討論、決策、交付——過去兩年半,我們用三個詞概括在中國的戰略推進。2025年,我們正式開啟‘交付模式’,讓‘在中國,為中國’從藍圖變為現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大眾(中國)261

  2025至2027年,大眾汽車將在中國推出超過20款純電動及混動車型。據了解,2025上海車展期間,大眾集團旗下各品牌將有超過50款車型亮相,7款全球首發車型中包含5款新一代智慧網聯汽車。其中一汽-大眾帶來首款基於CMP(China Main Platform)平臺的A級純電轎車,上汽大眾將發佈首款增程式SUV,大眾安徽將推出首款純電全尺寸SUV,全新AUDI品牌首款量産車將搭載L2++級智慧駕駛系統。此外,大眾品牌三款全新智慧網聯概念車將基於每家合資企業差異化風格設計,在不同細分市場全面發力。

  技術創新方面,合資企業酷睿程(CARIZON)研發的新一代AI賦能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或將成為焦點。在大眾中國的規劃中,將於2025年底前實現L2 + 功能,並快速推進 L2++ 解決方案,為L3及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奠定基礎。

  “大眾汽車集團正以十足的信心和激情,加速邁向智慧網聯出行的未來。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我們正‘在中國,為中國’,以中國速度全速駛向未來。”貝瑞德強調。貝瑞德回顧了過去兩年半的戰略實踐:自2022年戰略調整以來,大眾通過本土研發、縮短産品週期、融入中國創新生態三大核心舉措,加速適應中國市場的高速發展和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我們完全能夠實現與中國車企同等的研發速度、成本優勢和智慧化水準”。當下大眾汽車集團已形成“中國速度”與“德國品質”的融合優勢——合肥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的成立、與地平線及小鵬汽車的戰略合作,標誌著集團在智慧駕駛、電子電氣架構等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邁入新階段。“我們不會盲目追求‘極致速度’。因為對我們來説,安全、品質和可靠性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是大眾汽車集團的DNA。在優化産品開發流程、實現‘中國速度’的同時,我們不會以犧牲品質和安全為代價。這並非保守,而是對消費者負責——畢竟再快的創新,也必須保障品質和安全” 貝瑞德特別強調。

  智慧駕駛技術的核心在於讓用戶始終感到安心。在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整個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客戶需要逐步建立對技術的信任,而這一信任建立的基礎,是系統不僅能夠實現擬人化的駕駛,甚至未來有望實現超越人類的安全性與精準性。貝瑞德對汽車産業智慧化變革的浪潮有著敏銳的洞察和前瞻性的思考。電動化轉型、智慧駕駛、智慧座艙變革浪潮勢不可擋,這些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顛覆性力量,中國也將成為率先出現變革的市場。“我們必須為這一趨勢做好充分準備,推動産品在體驗場景、交互設計和智慧功能上的全面升級”,大眾汽車集團即將在2025上海車展發佈的全新技術方案,包括整車平臺、架構,以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等,也是其在三大創新浪潮中轉型成果的集中呈現。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大眾(中國)1384

  2024年中國市場增程式産品和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都曾取得階段性的爆髮式增長,但2025年第一季度,增程式産品增速放緩,純電産品增速再次領跑市場,市場格局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的翻轉。如何在變化中把握趨勢?在貝瑞德看來,增程式車型的增長趨勢仍將在中期內持續存在,而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純電動車型將逐步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另一方面,貝瑞德坦言目前行業很難對快速變化的未來趨勢做出準確預測。“這也是我們對CMP平臺和未來平臺思考。通過新平臺,我們可以在同款車型上,搭載不同的動力系統。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純電動車、增程式電動車型或插電式混動車型”,貝瑞德強調,“在市場變化難以預料的情況下,這種靈活性顯得尤為關鍵。”

  在新能源加速轉型和激烈的價格戰中,2024年中國合資企業的整體盈利大幅下跌,大眾在華合資公司的利潤貢獻也面臨持續下降的挑戰。“儘管如此,相較于行業水準,我們實現了可觀的銷售回報率。能取得5%到7%的銷售回報率的企業並不多。大多數企業只能維持盈虧平衡、甚至還在虧損。雖然我們受價格戰影響,盈利有所下降,但與行業相比,我們依然處在較好的水準。”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市場的價格競爭仍將持續激烈。在將業務重心由燃油車轉向新能源車的過程中,持續優化成本結構,保持盈利韌性是大眾的目標也是挑戰。除了2026年即將推出的新一代産品將大幅優化成本結構,大眾在燃油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是其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的底氣,這將為大眾的智慧汽車技術開發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我們不會以犧牲盈利為代價,去爭奪最後幾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這也是我們與合資夥伴達成的共識。盈利能力是大眾汽車首要目標,因為這關係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中國市場燃油車利潤下滑、新能源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大眾中國依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2030目標”:保持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的外資車企的地位,力爭實現15%的市場份額。大眾方面表示,如果203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總規模按照預期達到約2800萬輛,大眾在華年銷量將要達到350萬至400萬輛。(資料來源:大眾中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