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已進軍東南亞市場,在新加坡設置了東南亞首個配送中心,專門配送日用品等,主打“2小時送達”的快捷性。另一方面,中國阿裡巴巴集團于2016年收購了東南亞知名電商品牌來讚達(Lazada),已經展開了在東南亞市場的佈局。繼阿裡巴巴之後,中國電商排名第二的京東集團也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計劃在印尼擴展物流設施網絡,並於7月宣佈與日本快遞公司雅瑪多(Yamato)控股合作,其還考慮在泰國等地強化電商業務。
在中美市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電商巨頭,將發揮各自的突出優勢,在東南亞這個新興市場上展開競爭。
美國電商:到貨快
7月27日,亞馬遜在新加坡西部開設的配送中心正式運營。作為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第一步,亞馬遜在新加坡推出的是以2小時送達為賣點的“PrimeNow”業務。如果支付額外費用,該服務還可以將送達用時縮短在1小時內。PrimeNow業務亞太地區總負責人阿裏夫·納康達表示,該項業務“帶來了亞馬遜最快的服務”。
此前,PrimeNow服務是在已開展業務的市場上作為附加服務提供的,在新市場直接開始提供屬於特例。這次,亞馬遜把經營的商品範圍也大膽地縮小到了日用品和食品領域。有分析認為,亞馬遜的戰略是通過利用在發達國家提供當天送達服務積累的信息技術經驗,儘快在東南亞市場向消費者提供立即需要的商品,從而彰顯與其他企業的不同之處。
亞馬遜計劃先在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加坡試行PrimeNow,隨後再探索進軍周邊國家。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莫岱青表示,東南亞地區人口持續增長,智慧手機也在快速普及,電商市場有望迅速擴大。據美國調查公司FactSet推算,在亞馬遜的網絡零售業務銷售額中,北美市場約佔60%,其次是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市場。因此,開拓不斷成長的新興市場成為亞馬遜全球戰略的重要課題,決定進軍還沒有企業掌握電商市場第一把交椅的東南亞地區。
不過,莫岱青也指出,在東南亞,一直以歐美為主戰場的亞馬遜面臨著一些障礙:其一是該地區信用卡和銀行賬戶普及率較低。亞馬遜在新加坡的服務只能通過刷卡結算,在向周邊國家擴張過程中或許還需要更多的結算手段;其二是交通網絡不健全。亞馬遜雖然能夠在新加坡實現當日送貨服務,但想在周邊國家實現這一點並非易事。
中國電商:服務+支付
亞馬遜之所以主打到貨快這一優勢,是因為東南亞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個提前入場的強大對手阿裡巴巴,其旗下的淘寶網經營服裝、雜貨和家電等各種類型的商品,還向東南亞的華人普及。
在此基礎上,阿裡巴巴還收購了來讚達,考慮利用其在東南亞市場上的高知名度迅速接近當地消費者。同時,阿裡巴巴還融合了在中國培養的服務經驗,計劃在東南亞的6個國家開設網站,銷售從淘寶網上嚴格篩選出來的商品。阿裡巴巴在打擊劣質和假冒産品方面積累的經驗也將被運用到東南亞市場,剔除不良商家。
在支付方面,阿裡巴巴看到了智慧手機在東南亞的逐漸普及,將注意力放在已在中國站穩腳跟的電子結算系統“支付寶”上。阿裡巴巴計劃將支付寶與來讚達的電子結算系統整合,以“Alipay”品牌開展業務。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對於佈局全球化發展的中國電商平臺來説,瞄準東南亞市場屬於“曲線救國”,因為歐美電商市場已基本被亞馬遜和易貝瓜分,而東南亞國家是中國的近鄰,消費習慣相似,經濟欠發達,電商發展也較為落後。中國電商正在不斷挖掘這部分市場的潛力。(記者 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