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舉行的中美全面經濟對話,是落實中美兩國元首海湖莊園會晤所達成的建立外交安全、全面經濟、執法及網絡安全、社會和人文等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共識後開展的首次全面經濟對話。
為進一步解讀對話成果,促進中美經貿合作,全球化智庫(CCG)舉行了“從首次全面經濟對話看中美經貿投資前景”研討會,與會中美經貿專家就中美首次全面經濟對話、百日計劃成果、中美貿易及投資前景等議題深入研討。
CCG主任王輝耀表示,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確認開展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劃,並爭取實現早期收穫。雙方正在推動的“百日計劃”也達成了很多利於促進中美貿易、投資的協議,給人們帶來新期待。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對全球都有重大影響。此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結束後,美國沒有召開預定的媒體發佈會,美媒的解讀與中方也不盡相同,智庫需要適時提供專業解讀和建設性的建議。他認為,未來中美在投資、貿易、基礎設施、能源、高科技産品貿易、旅遊、留學、移民、跨境電商和全球治理等十個領域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可實現共同發展。
CCG高級研究員何偉文指出,此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發佈的結果較為正面,這是符合實際的。在對華貿易方面,特朗普政府的目標與中國不同,其中心訴求是大幅度減少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而中國設定的是框架性、戰略性的目標。在貿易逆差産生的原因方面,美國認為不是市場造成的,而是由中國對企業的補貼、低價競爭和不公正的做法造成的,要求“公平貿易”。
何偉文強調,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其實並非中國對增加自美國進口不積極,問題的癥結不在中國,而在美國自身,是由美國在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中所處的位置決定的。從數據上看,美國的貿易逆差事實上對美國是可持續且無害的,對其國際收支、經濟增長和就業率都沒有太大影響。“就像堂吉訶德把風車當作假想敵,特朗普把中國當成真的風車,是在和風車作戰。如果他要把貿易平衡作為中心目標,肯定沒有結果。”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短期內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問題確實沒有迅速解決的可能性,美方沒有太多的政策空間,中方也沒有政策迴旋的餘地。因為從特朗普的角度來説,其推出的一些政策和政綱在貿易不平衡問題上的效果是矛盾的。從美元角度來講,美聯儲不再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美元有上行趨勢,雖不知速度如何,但弱勢美元週期應是結束了。很難説特朗普到底將採取強勢美元還是弱勢美元政策,這是利益平衡的問題,包括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美産業政策、貨幣政策都不太利於其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解決。如果想單從貿易政策本身來解決,那就只能搞貿易限制措施。而這些措施也必須在美國貿易法律框架之下來運作,特朗普的政策餘地不大。因此美方希望中方多作讓步,進一步擴大開放。
崔凡指出,中美應該重啟BIT談判,雙方對外投資還有開放空間。在全球要素與重大利益關係上,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利益訴求共同點會越來越多,但在具體産業之間,中美橫向關係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之所以此次全面經濟對話沒有形成聯合公報,是因為談判的結果“不夠好”,但還沒有到“不好”的程度,至少雙方沒有負面的言論。整體上來説,42年來美國對外貿易一直處於逆差狀態,且日趨擴大,沒有改善。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元本身,1973年美元脫離金本位之後,美元成為了一種不受任何羈絆的全球貨幣。而一旦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主導型的國際性儲備貨幣,必然出現貿易逆差。美國需要決定在關鍵政策上到底支持強美元還是弱美元。如果強美元,那就是美國還能主導世界,全世界對美元有需求,我們拿了美元以後可以買東西,才願意向美國出口。如果美國通過一系列操控把美元變成弱美元,美國的出口能有所增加,但美元的國際地位就會喪失,對世界的掌控能力估計也沒有了,這對美國來説是兩難選擇。“對於中美經貿投資前景應保持樂觀態度,不斷尋找新戰略、新格局和新思路。”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盧進勇表示,今年中國對美投資出現新變化,2016年高歌猛進的海外投資勢頭不再,投資規模和大型項目數量銳減,房地産、酒店和文化等投資活躍行業受到管控或為主因。此外,對外投資類型和國內的産業轉型關係日漸密切,技術尋求型和産業鏈型投資近期增長較快。然而,美國經濟現正處回暖狀態,企業家大多看好美國的未來經濟走勢,儘管國記憶體在投資管控,對美投資仍有較大增長潛力。當前中美關係出現新格局,在投資方面,正由單向轉為雙向投資,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對美投資與存量都已超過美國;而在貿易方面,則從過去中國過度依賴美國轉向相互依賴,美國正努力尋求使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從而減少貿易逆差的機會。(作者 何芬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