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一帶一路”帶火梧州六堡茶産業鏈

2017-09-20 10:02: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徐佳航   責編:許煬

  産于廣西梧州市蒼梧縣一帶的特色黑茶六堡茶,歷史上曾經沿著一條獨特的“茶船古道”入江出海,大量外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並一度引領南洋茶飲風尚。得益於發達的水運,“茶船古道”當時非常興旺,後來隨著交通運輸方式的改變而趨於沉寂。近年來借“一帶一路”東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憑著從種植到産品品質的全面提升、從文化到品牌的全面打造,六堡茶再度“一葉風行”下南洋,並逐步行銷全球。

  探訪深山裏“茶園上的小鎮”

  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蒼梧。早在清嘉慶年間,蒼梧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而名列全國24種名茶之一。清同治年間修編的《蒼梧縣誌》記載:“茶産多賢鄉六堡,味厚,隔宿而不變。”

  蒼梧縣六堡鎮位於梧州市區東北的大山深處。作為六堡茶的原産地,六堡鎮仿佛建在茶園之上,是一個空氣裏都帶著茶香的地方。當地幾乎家家種茶、戶戶品茶,山嶺間層層疊疊的茶園水墨畫一般充滿詩情畫意。

  六堡鎮塘坪村黑石山茶廠山環水繞,兩株參天的百年榕樹下,六堡茶陳列室像一個袖珍博物館:籮筐、竹籃、簸箕、木桶、幹葫蘆等五花八門的盛茶器具古色古香,茶芽、茶梗、茶殼、茶花、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品種琳琅滿目,特有的茶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茶廠的主人韋潔群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六堡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她不僅要經營茶廠,還受聘擔任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制茶大師,向學生傳授六堡茶傳統製作工藝。

  59歲的韋潔群從小跟隨師傅學習制茶,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制茶好手。她介紹説:“新鮮茶葉要在鍋裏反復翻炒殺青,然後一遍又一遍地揉捻,接著是渥堆發酵、蒸壓,最後自然存放陳化。”韋潔群的茶室裏陳列了數十種陳茶,最老的一塊茶磚約10公斤,看上去像未經打磨的璞玉,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問起價值,韋潔群笑著説:“鎮廠之寶,沒有定價,也不會賣。”

  綠色有機是六堡茶産業提升的重要方向。記者採訪了解到,蒼梧縣茶園面積近7萬畝,其中有機茶園已超過1.5萬畝。在蒼松六堡茶廠的一處茶園,記者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樹延綿好幾座山頭,茶園裏每隔幾步就有誘蟲燈和殺蟲板。茶廠負責人陳偉雄告訴記者,這個基地面積有2000多畝,年産六堡茶約200噸。“基地裏使用的全是有機肥,使用物理和生物技術除蟲,完全不用農藥。”

  塘坪村六堡茶專業合作社和當地農民簽約,對種植、採摘、修剪、施肥實行統一標準化管理。合作社負責人石濡菲告訴記者:“以前客戶只對茶葉生産車間、倉庫等進行監控,現在要求遠程監控茶園,並願意出資安裝設備,説明客戶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了。”

  六堡鎮有18000多人與茶産業相關。為做大做強,當地建設了茶葉集散區、功能服務區、加工配套區、生活配套區等四大服務區,打造六堡茶文化特色小鎮,慕名而來的客商和旅遊者越來越多。

  “茶船古道”載來“可以喝的古董”

  資料顯示,六堡茶已有1500多年的生産歷史。這種微生物發酵黑茶工藝考究,要通過初制漚堆、複製冷發酵及涼制陳化等多道工序,以紅、濃、醇、陳“四絕”著稱,耐于存放,非常適合長距離運輸。傳統的六堡茶越陳越好,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

  梧州作為海陸絲綢之路交匯的商埠重鎮,歷來都是“兩廣商埠”和重要“水上門戶”,商貿發達。清嘉慶年間,六堡茶聲名鵲起並供不應求,有茶商甚至作假充數,官茶於是製作獨特包裝以示區別,其“蒸曬入篾,印烙篾上”的傳統包裝一直沿用至今。

  進入晚清以後,中國社會動蕩,大批華工下南洋謀生。據學者考證,自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下南洋的華工多達200萬人,主要從事開礦、墾荒、種植、制糖等重體力工作。這些華工多來自嶺南地區,本身就有飲茶的習慣,南洋地區酷熱溽暑,迫切需要具有消暑化濕、潤腸養胃功能的黑茶解濕去暑,六堡茶趁勢漂洋過海逐步行銷,“家鄉的味道”寄託著華工的無盡鄉愁,並引領當地茶飲風尚。

  自那個時期,一條起于六堡鎮,沿六堡河經東安江、賀江再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繁忙起來。《廣西通志稿》載:“六堡茶在蒼梧,茶葉出産之盛,六堡尤為著名,暢銷于穗、佛、港、澳等埠。”

  不少學者對“茶船古道”進行了深入研究。梧州六堡茶研究院院長馬士成告訴記者,六堡茶外銷南洋的路線大致如此:茶葉從六堡鎮合口碼頭裝上“尖頭船”,沿六堡河經梨埠鎮碼頭換裝大木船,然後順東安江而下進入賀江,再經封開江口鎮進入西江,在廣東鬱南縣都城鎮換裝大貨船運至廣州,最後銷往港澳、南洋和世界各地。

  出口與內銷的需求增長帶動六堡茶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産業非常興旺,在抗戰爆發前達到高峰。《廣西年鑒》記載,1935年廣西出口六堡茶類茶葉已經達到1100噸以上。如今北京、上海、重慶、港澳臺地區,以及南洋各地的茶葉藏家手中,還收藏有當年的六堡茶,品質甚佳而且身價不菲,堪稱茶中珍品。

  隨著水運沒落、戰爭等因素影響,這條通江達海遠至南洋和歐美的“茶船古道”逐漸沉寂。如今,搭乘“一帶一路”機遇,承載縷縷茶香的“茶船古道”仿佛從歷史的塵封中復活,重新引人注目。六堡茶的運輸方式已經改變了,但通道仍沿著當年的軌跡——從蒼梧起航抵東南亞各地,直至行銷全球。

  長期研究六堡茶歷史的馬士成説,過去茶葉運輸的通道最著名的是“茶馬古道”和“茶船古道”,一陸一水。“茶馬古道”是陸路,通往內陸邊疆高寒、高海拔地區,直至中亞,走的是陸上絲綢之路;而“茶船古道”是水路,經華南往東南亞,走的是海上絲綢之路。兩條“古道”的路線與兩條絲綢之路天然契合。

  老品牌再下南洋受追捧

  對於東南亞地區的不少老茶客,再下南洋的六堡茶很像久違的“老朋友”,令他們感到非常親切。今年以來,六堡茶到馬來西亞、泰國、文萊等地開展行銷全球推介活動,在首站馬來西亞,來自梧州的5家參展企業就一舉簽下9700多萬元人民幣訂單。吉隆坡一些知名茶行將六堡茶擺在店面最顯眼的地方。

  投茶、洗茶、出湯、點茶……沖泡六堡茶有著一套莊重的儀式。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準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被認為頗有養生保健功能的六堡茶受到越來越多的人追捧。

  梧州市市長朱學慶介紹,通過多方努力,梧州已成功申報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六堡茶實施地理標誌産品保護,使六堡茶原産地標準得到國家層面的確認。梧州還推進六堡茶加工企業規範化標準化生産,加快推行産品QS/SC認證,實現六堡茶整體的生産標準化、優質化、産業化。如今,梧州六堡茶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六堡茶國家標準也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記者從梧州市茶葉辦了解到,目前梧州六堡茶種植面積已有七八萬畝,六堡茶生産企業達50家,年産量超1.2萬噸,近年來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做大做強六堡茶産業,並逐步完善了生産加工技術規程、檢驗檢疫標準等,過去産業小、散、弱等突出問題逐步得到改觀。當地還圍繞“茶船古道”大做文化旅遊文章,六堡鎮正在建設六堡茶歷史文化展示區和六堡茶文化體驗區,打造特色旅遊名鎮。

  梧州去年12月新成立了國有控股的廣西梧州六堡茶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大型茶業集團公司引領帶動,推動産業加快發展。同時,梧州還積極謀劃六堡茶重新“走出去”,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舉行的國際茶博會上,六堡茶産品先後多次獲得金獎及“茶王”最高獎。

  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士成告訴記者,公司生産的茶餅收藏證上有二維碼可查真偽、可供溯源;茶餅標簽上有産品的唯一編號和依照國家標準製作的産品標準代碼,確保每一個茶餅都品質可靠、獨一無二。

  與此同時,多家企業正在積極開發六堡茶新産品,除了訂制茶餅、傳統農家茶外,還有衍生産品、終端産品系列,如茶面膜、茶蛋糕等。馬士成説,“我們要盡可能挖掘潛在市場,延長産業鏈,依靠老品牌做出新文章。”

  從原料生産情況,可以看出六堡茶産業的上升勢頭。塘坪村53歲的茶農梁加藝告訴記者,以前每家每戶都種一兩畝茶,價格低的時候每斤茶青才賣四五元,連管理茶園都沒有心思。“最近這幾年行情看漲,優質茶青可以賣到六七十元一斤。”

  據了解,梧州市將加快推進六堡茶産業基地規模化、加工園區化、産品標準化、品牌國際化、文化普及化建設,未來五年六堡茶産業綜合産值有望超過100億元。(記者 王念 張周來 何偉)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