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健康合作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963年,中國正式向阿爾及利亞派遣援外醫療隊,拉開了對非醫療援助的序幕。6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援非醫療隊員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譜寫了一個個大愛無疆的動人故事,不斷夯實中非友誼橋梁。中方積極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幫助非洲國家應對病疫,建設公共衛生體系,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
薪火相傳,援非醫療事業廣受好評
“只要一撥通這個號碼,就會有中國醫生趕來。這就是我們的‘定心丸’。”在萊索托莫特邦醫院的醫生塞洛眼中,中國第十六批援萊索托醫療隊隊員盛健是可以信任的健康守護者;
“瘧疾和傷寒是這裡的常見病,感謝中國醫生送來的藥物”“中國醫生的耐心診治,令人感動”……中國第十八批援乍得醫療隊義診過程中,當地村民紛紛點讚;
“中方的幫助造福當地民眾,是崇高的行動。”多哥佩萊省省長布萊烏西對中國第二十五批援多哥醫療隊表達敬意;
…………
向非洲國家派遣醫療隊是中非開展時間最長、涉及國家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合作項目之一。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埃感嘆説,從中國援非醫療隊開始,非中衛生健康合作已走過60年。“這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60年,非洲人民不會忘記中國朋友的深情厚誼。”
從日常出診到巡診義診,從醫療培訓到成立重點專科,一批批中國醫療隊員前赴後繼,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為推動構建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表示,中國醫療隊帶來的微創治療技術推動了桑給巴爾醫療水準的進步。醫療隊積極在桑給巴爾地區醫院、社區衛生所及大型集會上開展義診巡診,使廣大民眾受益。
“60年來,中國對烏干達乃至整個非洲的貢獻有目共睹,其中就包括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烏干達《新景報》網站刊登文章説,成千上萬烏干達人民受益於中國醫療隊提供的服務,“這是構建非中命運共同體的具體行動”。
“中國團隊提供了多樣化的醫療服務,幫助培訓大量當地人才,與當地人員開展聯合研究,為提升非洲國家能力建設和醫療衛生水準作出了貢獻。”厄立特裡亞記者菲克雷耶蘇斯在當地媒體撰文説,中國醫療隊為人們解除病痛,廣受歡迎和讚譽。
守望相助,中非攜手打造健康防線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南郊,曾經的荒草坡上矗立起嶄新的現代化建築。這是今年1月竣工的中國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項目。非洲疾控中心的建立,對於提升非洲疾病預防、監測和疫情應急反應速度意義重大。
“項目竣工意味著非中醫療衛生合作進入一個全新階段,期待雙方在公共衛生領域有更多合作,進一步促進非洲衛生事業發展。”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説。
多年來,中國協助非洲多國防控瘧疾、血吸蟲病、黃熱病等,與坦桑尼亞、科摩羅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實施公共衛生合作項目。2014年,西非各國抗擊埃博拉時,中國派出上千名臨床和公共衛生專家逆行出征。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向17個非洲國家派出抗疫醫療專家組或短期抗疫醫療隊,並指導長期派駐在40多個非洲國家的援外醫療隊,共同構築守護當地民眾生命健康的屏障。
“中國對非醫療合作最持久、最及時,也最全面。”迦納智庫非中政策諮詢中心執行主任保羅·弗林蓬表示,除派遣援非醫療隊外,還有很多中國專家通過視頻會議、線上會診等方式協助非洲同行開展醫療救治。新冠疫情期間,中方科學有效的抗疫經驗分享為非洲國家抗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積極與非洲各國開展疫苗合作,通過無償提供、聯合生産等方式,提高新冠疫苗在非洲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南非國會議員齊利茲·穆尼亞表示:“疫苗自給是非洲公共衛生健康的基石,中國朋友一直在幫助非洲實現這一目標。”
衛生健康合作接連納入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的“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項工程”。2021年,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宣佈再向非方提供10億劑疫苗,並將為非洲國家援助實施10個醫療衛生項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為中非衛生健康合作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從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率先惠及非洲國家,到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順利竣工,事實一次次證明中國重信守諾。我相信,‘構建非中衛生健康共同體’不是口號。”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説。
非盟委員會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同樣表示,非中醫療合作成就斐然,這是中國言出必行“生動而鮮明的例證”。
授人以漁,助推非洲醫療體系建設
“在宮頸疾病篩查中心建立後,我有幸開始跟隨中國醫生學習,沒想到今天我也能獨立完成這項篩查工作了。”不久前,來自南蘇丹朱巴教學醫院的婦産科醫生傑克琳·巴蒂激動地講述自己的經歷。2020年8月,中國援建的南蘇丹首家宮頸疾病篩查中心投入使用,為守護當地婦女健康打造了新的平臺。
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中國重點幫助非洲國家加強專科醫學建設。截至2021年,中國已幫助18個非洲國家建立20個專科中心,涉及心臟、重症醫學、創傷、腔鏡等專業,同40個非洲國家45所非方醫院建立對口合作機制,為非洲各國培訓各類醫務人才2萬人次。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非洲醫務人員技術水準不斷提升,醫療衛生體系日趨完善。
尼日爾綜合示範醫院是尼日爾乃至西非地區最大的醫院之一,也是中尼兩國醫療衛生領域合作的重要基地。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賽都·拉博表示:“通過開展對口合作,中方幫助我們建成了尼日爾心臟科和神經科中心,並捐贈了先進的醫療器械、藥品及耗材,還通過持續的技術培訓,幫助我們提高臨床診治能力。”
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中國—津巴布韋中醫針灸中心開展中醫理論和實踐培訓,助力培養當地中醫針灸人才。“能參加針灸培訓課程,並體驗實際操作,這是很好的鍛鍊。”當地公立醫院的護士亞當·穆琴傑説,針灸診療的效果在津巴布韋有口皆碑,希望自己未來也能成為一名針灸醫師。
“醫院教學水準高,教學內容豐富,無論是臨床還是實驗室學習,都使我們獲益良多。”馬裡醫院醫學委員會主席、實驗室主任德拉姆曾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參加輔助生殖臨床技術進修。他表示,自己是馬中醫療衛生合作的親歷者、見證者。馬方十分珍惜這樣的合作機會,將與中方攜手完成好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建設項目。
去年初,歷時近3年的中幾友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建設項目在幾內亞科納克裏結項,中方還舉辦了培訓班,為當地培養多名神經醫學業務骨幹;今年2月,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利比裡亞項目啟動,雙方將開展心內科建設合作項目;當前,中國與津巴布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科對口合作建設項目也正有序開展……非洲國家普遍對深化非中衛生健康合作寄予厚望、充滿信心。
厄立特裡亞衛生部長阿明娜·努爾侯賽因表示,厄中衛生健康合作卓有成效,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和福祉,促進了厄衛生系統能力建設。厄方願與中方一道繼續加強合作,更好造福人民。戴維·蒙亞埃表示,在《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的指引下,衛生健康工程成為非中深化合作的又一典範,將推動構建非中衛生健康共同體取得更大成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