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于近日發佈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報告》提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太陽能光伏將成為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的核心力量。基於現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預計未來幾年地面光伏電站和分佈式光伏裝機量幾乎翻倍。到2030年,地面光伏的容量將從當前的917.1GW增至3467.1GW,分佈式光伏也將從當前的694.4GW增至2353.5GW。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仍然是一條長坡厚雪的優質賽道,新能源資産未來有望逐步迎來價值回歸。
各路資本爭相佈局
在經歷了多年的高歌猛進後,新能源行業當前正處於深度調整和産業升級階段。同時,多年的高速發展也催生了很多行業問題。以光伏電站為例,部分地區由於快速裝機與外送通道建設以及當地的負荷增長不匹配,導致難以消納、棄光限電率上升、市場化交易電價收入下降等。
當前,行業已達成共識,光伏行業已進入第四輪週期底部。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以確定的是,現在已經是底部區域了,至於是不是絕對的底部還有待觀察。”
相對應的,在二級市場,新能源板塊個股的估值也大多較為低迷。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浙江新能市凈率為1.58、金開新能市凈率為1.23、晶科科技市凈率僅0.64、郴電國際市凈率為0.63、粵電力B市凈率為0.45。
而在一級市場上,光伏電站項目仍然比較搶手。今年6月份,華夏特變電工新能源REIT網下詢價倍數達到67.81倍,創REITs市場今年以來新高,新能源板塊認購熱度不減。
光伏行業業內人士祁海珅表示,市場化交易機制的推行,將對光伏電站的充分競爭和市場化運營帶來一定的挑戰,但是長久來看,具備低成本運營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強的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商有望勝出。在新型電力系統以及新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下,光伏電站等新能源資産始終是一類優質資産,未來估值具備一定修復空間。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一級市場的光伏電站項目資源較為優質。一方面,由於上游端組件價格的下跌,對於下游光伏電站端將是長期利好。另一方面,光伏電站資源目前正在從粗放型增長向精細化管理進而向精益化、低成本運營邁進,當前正處於過渡性優化以及資源整合階段,“伴隨著光伏裝機量的高速增長,部分地區出現消納不足和棄光限電率的上升,市場化交易比例提升正在導致電價計費方式和收益率模型發生變化,雖然部分光伏項目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戰,但是隨著上游成本的持續低位運行,加之國家對新能源産業的大力支持,融資環境和利率水準也在不斷向好。同時,大部分中東南部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新建光伏項目,依然可以獲得較為突出的收益水準,且在未來長達20年至30年的生命週期內具有穩定性,在眾多類型的大類資産中愈發突出。此外,東南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新建平價項目,在交易市場也深受青睞。”
另據記者了解,不少外資機構當前已經關注到國內市場新能源項目的收益率水準和價值投資機遇。近期,已有包括淡馬錫、中東私人財富基金、北歐養老基金等在內的多個海外資金,大量參股國內新能源項目。
發展前景長期向好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部分裝機規模較大但用電需求較少的地區,因為供需關係不平衡,短期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預計隨著特高壓外送線路的加快建設、儲能項目的大量應用,以及市場化機制發揮用能負荷遷移作用,會有效改善這一狀況。
而對於光伏行業來説,下游需求依然旺盛。據中電聯統計,近年來全社會用電量每年都在增長,預計2024年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6.5%左右,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到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達到13億千瓦左右,佔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40%左右,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後續一旦形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全面市場化後決定價格的將是供需關係,在國家大力提倡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前提下,市場化交易電價也會趨於穩定,“而且並不一定僅僅是價格變低,甚至有可能會成為更成熟的電力市場。”
據了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10月8日,國家發改委為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強調要鼓勵通過購買綠電綠證增加新能源消費,進一步對新能源行業給予政策支持。
財通證券分析認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檔立卡後可申請核發綠證,綠證是綠電環境價值的唯一憑證,隨著新能源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新能源資産綠電綠證收益將逐步替代電價補貼,從各地情況來看,綠電交易價格通常高於當地煤電基準價,度電環境溢價1分錢至5分錢不等。
“未來綠電的比例肯定只會越來越大,現在碳關稅的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無論是出於綠電消納還是我國能源轉型以及全球碳關稅趨勢的考慮,綠電綠證的實施對於光伏電站來説都是充分的利好,而且是一個持續性的長期利好。”某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商向記者如是稱。(記者 曹琦)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