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鬥魚發佈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全年營收42.71億元,第四季度營收11.36億元,毛利潤為6980萬元,毛利率為6.1%,調整後凈虧損為6880萬元。創新業務、廣告和其他收入實現季度及全年大幅增長,第四季度同比增長47.2%至4.05億元,收入貢獻達到35.7%。2024年全年該項收入同比增長63.6%至12億元。這主要得益於創新業務連續八個季度的增長。
過去一年,鬥魚收入多元化策略繼續深化,聚焦遊戲內容生態優勢提升成本效率。2025年,圍繞公司當前財務狀況,鬥魚將以“降本提效、虧損收窄”為核心戰略,主要聚焦于增強收入韌性、調整成本結構、加碼AI技術三個方向實現結構性改善,進一步推動平臺長期可持續發展。
創新業務連續八季度增長 集中資源展現業務韌性
2024年,鬥魚圍繞收入多元化,一方面基於豐富的遊戲內容生態及與遊戲廠商的良好合作關係,以優勢內容驅動業務穩健發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平台資源發力創新業務,有效拉動了多元收入提升。
具體來説,第四季度鬥魚轉播了超50場官方大型賽事活動,同時推出近40場自製電競賽事,如《王者榮耀》軍團杯暨雷霆榮耀杯S2等,構建了涵蓋版權賽事及自製賽事的電競內容矩陣。
結合各遊戲行銷節點,平臺針對性推出特色行銷活動,以遊戲道具為主的商業化業務推廣頻次增加,開拓了更多行銷場景,同時通過線下內容結合線上售賣的方式,提升了用戶購買意願。如和平精英分區的和平時裝周主題集市與精英手冊,以及穿越火線分區的年末好物直播節等,遊戲人氣道具返場及全新道具優惠形成了強大的用戶吸引力。
在創新業務方面,得益於規範的産品設計、有效的招募機制和精準的用戶投放,語音社交業務也發展迅速。整體來看,鬥魚創新業務、廣告和其他收入實現季度及全年大幅增長,第四季度增長47.2%至4.05億元,收入貢獻達到35.7%。2024年全年該項收入同比增長63.6%至12億元。
鬥魚聯席CEO任思敏表示:“2024年四季度,我們保持了公司業務和財務的穩健態勢。面對宏觀環境的挑戰,我們積極優化公司資源配置,增強收入多元化能力,主動縮減低效投入,集中資源穩固平臺核心遊戲內容生態和公司業務的基本盤。”
新的一年以降本提效為核心 三大方向聚焦結構性改善
2025年,鬥魚將以“降本提效、虧損收窄”為核心戰略,進一步聚焦收入多元化和業務效率的改善,優化傳統業務的成本結構,依託AI技術驅動效率提升,為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首先在探索收入多元化方面,鬥魚將立足創新業務、廣告和其他收入的高增長,挖掘垂類遊戲生態的變現潛力,增強收入韌性。如加大遊戲道具相關的産品創新和行銷活動力度,增強語音業務的AI能力和獲客轉化效率,持續提升創新業務收入佔比。通過降低對直播收入的依賴,拓展多樣的收入來源,增強公司抵禦宏觀經濟波動的能力。
在成本結構調整方面,鬥魚的內容成本集中在主播資源管理及賽事版權採買,今年平臺將通過調整薪酬結構、探索跨平臺深度合作等舉措降低主播薪酬成本,並有選擇地採買回報率較優的官方賽事版權,將優化內容投産比作為新一年的平臺運營重點。
鬥魚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上介紹,在主播資源管理方面,自 2024年三季度起,鬥魚已逐步調整主播薪酬結構,引入收入考核指標,實現全年主播薪酬成本的同比大幅減少。“儘管如此,面對現有的收入規模,主播薪酬成本的收入佔比依然很高。在2025年,我們將對主播資源進行持續性的調整,探索跨平臺的深度合作,釋放主播的流量和商業價值。”
此外,作為國內領先的直播平臺,鬥魚在處理實時直播所産生的海量數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為平臺擁抱並應用AI技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25年2月,鬥魚研發中心已基於Deepseek完成開源模型的技術調研和部署,將應用AI編程效率工具推動整體研發效率提升。未來,鬥魚將進一步聚焦于核心業務,將AI能力延伸至更多業務場景,同時不斷迭代大模型在鬥魚智慧審核系統中的應用,持續加碼AI技術,依託技術驅動效率優化。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鬥魚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其他非流動資産中的限制性現金以及短期和長期銀行存款人民幣44.68億元。2025年,鬥魚將持續探索內容品質與商業化效率之間的平衡點,通過穩健的戰略執行來應對市場狀況,致力於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