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記
2025-04-23 09:01:44來源:人民日報責編:田蜜

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記_fororder_f2dff85d-494c-4a35-9991-0383f38169cb

圖為人形機器人在執行靈巧操作任務。鄭雪雄/攝(人民視覺)

  身高172釐米,通體銀色,一台臺人形機器人在産線上分揀物料、搬運料箱、安裝零件……科幻電影裏的場景照進現實。

  這款Walker S1工業人形機器人,來自廣東深圳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已“成建制”進入位於浙江寧波前灣新區的吉利汽車極氪5G智慧工廠“打工”。

  “吉利汽車、比亞迪、富士康、順豐……Walker S系列已進入許多工廠實訓。摸索10餘年,我們終於迎來了新發展,已獲得超過500台的意向訂單。”優必選創始人周劍介紹。

  人民日報記者跟隨優必選人形機器人,探訪它們的進廠“打工”之路。

  進廠訓練——

  從“能跑能跳”到“能工作”

  “具身智慧”“智慧機器人”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人形機器人成為當下熱門的科技話題。

  從流水線上的自動化機械臂,到各種形式的自主智慧機器,都被視為機器人。然而,在周劍看來,最符合“機器人”本意的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慧的“最終形態”。

  早在2016年,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便登上春晚舞臺“獻藝”,此後還陸續在科技館、展覽館等擔任“導覽員”“講解員”。今年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在北京舉行,由優必選作為發起單位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Ultra率先撞線勇奪冠軍。

  從“能跑能跳”到“能工作”,人形機器人進廠“打工”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2024年7月,一台身高135釐米的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 Lite,在極氪5G智慧工廠開啟連續21天的“實習”任務——搬運物料。

  遺憾的是,實訓中,這臺人形機器人動作很慢,還需要掃描貼在料箱托盤上的二維碼輔助定位,作業效率只相當於人工的20%。

  “如何讓人形機器人自行規劃行走路線,如何加快動作速率,如何在高溫下長時段持續作業……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積累大量應用數據。”優必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焦繼超説。

  3個月後,體形與成年人相倣的Walker S1來了。本輪實訓中,人形機器人工作範圍擴大了30%,通過引入自研技術,顯著增強了步態行走穩定性和手部操作靈活性。

  “很多細節得到改進,動作更加連貫,搬運速度提升約25%。”焦繼超説。

  除了搬運,Walker S1還化身“質檢員”,憑藉智慧攝像頭與深度學習模型,對車標及車燈實施毫米級無損傷檢測,準確率超過99%,還可實時反饋檢查結果。

  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與外界交互的“最後1釐米”。依託高精度感知與自適應控制技術,Walker S1的五指靈巧,操作小尺寸且易變形的柔軟薄膜物體,可以實現精密裝配。

  2024年下半年以來,Walker S1陸續走進多家企業的車間,在多種生産場景下錘鍊“打工”技能。

  智慧升級——

  從單機訓練到群體作業

  兩輪實訓,Walker S系列機器人在極氪5G智慧工廠逐漸站穩了腳跟。

  “人形機器人具備多模態感知和自主決策能力,可以執行複雜、非結構化的任務。”吉利汽車製造工程中心創新技術部負責人徐俊説。

  要真正像人一樣“打工”,人形機器人既要會“幹活”,還得會“交流”。

  “實現群體作業,就要人機、多機協同,從單機自主向群體智慧進化。”焦繼超説,人形機器人群體智慧技術攻關,是實現工業場景規模化應用的必經之路。

  今年3月,優必選開展了首例多臺、多場景、多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

  兩台Walker S1穩步走到料箱前,同步用雙手抬起料箱後,按照自主規劃的行走路線,走向目的地,途中還能主動避開正在走動的其他機器人。

  多機協同如何做到?

  “像人一樣,我們為機器人設定了‘大小腦’。超級大腦基於接入DeepSeek—R1的多模態具身推理大模型,讓機器人具備類似人類常識推理的能力;智慧小腦基於融合感知技術和多機協同控制技術,支持多機並行分佈式學習,加速技能生成與遷移。”焦繼超説。

  協同搬運時,超級大腦負責規劃路線、拆解流程、現場調度;智慧小腦則負責控制機器人的肢體動作,調整姿態與力度。每台機器人的“大小腦”連結人形智慧網聯中樞,機器人不再是“單兵作戰”,而是“群腦協同”。

  工廠裏,一批混合尺寸的料箱到達,多台機器人通過部署在雲端的超級大腦進行任務分工,每台機器人根據實時環境調整動作,毫秒級響應任務。

  “從事不同工種,每個工人都需要單獨學習,而人形機器人只要學習一次,就可以把技能複製給所有機器人。”徐俊説,進化出群體智慧後,多台機器人可在生産線上通過協作完成更複雜更多元的任務,將推動新型工業化從“半柔性製造”向“全柔性智造”轉變。

  前景展望——

  探索從“實習生”走向規模化應用

  在比亞迪工廠,Walker S1效率翻番,計劃二季度規模化交付;在富士康深圳龍華工廠,成功驗證人形機器人在物流場景中的應用可行性;在奧迪一汽長春生産基地,試點使用Walker S1執行空調泄漏檢測任務……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實訓取得突破性進展。

  人形機器人展現出巨大潛力,但目前仍是“實習生”。

  優必選正在加快研發的新一代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將能夠自主充換電,同時擁有更多自由度,工作效率可大大提升。“要大規模走上生産線,需要從‘可用’邁向‘好用’,還得把價格降下來。”周劍介紹,優必選總營業收入近一半用於研發,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獲得全球有效授權專利2680項,主導和參與近40項智慧機器人有關的全球標準制訂,在人形機器人方面有效技術專利數量居全球前列。

  人形機器人離量産還有多久?“已經進入小批量量産試産階段,真正實現産業級的量産能力還需要1—2年的時間。”焦繼超表示,現在是産業化落地的關鍵期,智慧製造將成為人形機器人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

  有人擔憂:人形機器人進廠,會不會對就業産生較大衝擊?“機器人不是取代人,而是成為人的‘智慧助手’。”周劍説,人類負責創新設計,人形機器人承擔重復性、危險性任務,共同推動智慧製造升級。

  工廠中“人機共舞”,或在不遠的未來。(記者胡健 程遠州)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