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襄陽市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物流運作的規模化、集約化和智慧化。圖為在襄陽市樊城區好鄰居生鮮物流中心,兩台智慧運送機器人在貨物運送軌道上相遇後,按優先級先後通過。新華社記者 黃曉勇攝
日前,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24年,我國知識産權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專利數量和品質穩步提升。
從數量看,中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從品質看,知識産權保護為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地理標誌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人工智能發展勢頭良好
知識産權創造方面,202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核準註冊商標478.1萬件,登記著作權1063.1萬件,認定地理標誌産品36個,核準地理標誌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125件,授予農業植物新品種權5797件、林草植物新品種權878件。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排名提升至第11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6個,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知識産權運用方面,完成對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134.9萬件存量專利的盤點和價值分析。2024年,我國知識産權使用費進出口額達3987.1億元,同比增長5.9%。
在版權産業經濟貢獻方面,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研,2023年,我國版權産業增加值達9.38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7.44%;城鎮版權産業就業人數為1573.99萬人,佔全國總人數的9.62%;版權産業的商品出口額為4146.13億美元,佔全國商品出口總額的12.27%,連續多年穩定在11%以上。
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勢頭良好。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報告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佔比達60%。申長雨介紹,近年來,國家知識産權局深入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産權制度創新,積極回應和解決有關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主體、保護客體、審查標準等熱點問題。未來,將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産權保護規則,加大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申請按需審查服務力度,指導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池,推動完善相關國際規則和標準。
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民營經濟貢獻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和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申長雨説,國家知識産權局切實加強民營企業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為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主動服務民營企業獲權需求。在整體提高知識産權審查品質和效率的基礎上,2024年各國家級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累計受理專利預審請求34.5萬件,其中七成以上的請求由民營企業提交,有效滿足了民營企業在知識産權方面快速獲權、快速確權的需要。
持續做優惠企服務。在全國34個城市開展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積極探索便利化服務舉措。國家知識産權局出臺了涵蓋全部72個知識産權服務事項的辦事指南,為民營企業辦理各種業務提供清晰全面的辦事指引,持續壓減業務辦理時限,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指導促進資源對接。申長雨介紹,專利産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吸引了近1.7萬家民營企業參與。相關部門推廣知識産權普惠金融,健全知識産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和質物處置機制,全年專利商標質押融資惠及4萬多家民營企業。
助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完善海外知識産權風險預警機制,及時提供糾紛應對指導服務,全年累計為民營企業提供專業指導800多次,幫助民營企業節約應對成本4億多元。按需舉辦各類宣講會,支持民營企業做好海外知識産權佈局,夯實“出海”基礎。
地理標誌保護取得積極進展
地理標誌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支撐。國家知識産權局副局長胡文輝介紹,近年來,我國地理標誌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國家知識産權局已在全國建設了123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示範區。
體系建設方面,優化完善地理標誌保護標準體系,發佈實施推薦性國家標準《地理標誌基礎術語》。構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為基礎的地理標誌特色品質保障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例如,廣西柳州完善螺螄粉全産業鏈570余項標準。
監管服務方面,結合地理標誌領域監管特點,不斷完善行政保護手段。例如,浙江杭州創新運用數字智慧監管,加強對地理標誌産品的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在線識別。福建雲霄創新引入金融支持,深化政銀企對接。
宣傳推廣方面,建立地理標誌文化傳播體系,不斷提升全社會的地理標誌保護意識。江蘇南京、廣西梧州等地推進地理標誌保護與文旅産業深度融合,延長地理標誌産業鏈,提升地理標誌附加值,豐富文旅新業態,探索地理標誌産業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
交流合作方面,健全涉外地理標誌保護機制,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合作。重慶江津建立具有國際認證資質的檢測中心,服務江津花椒走向國際市場。雲南保山整合種植、採摘、生産、加工環節資源優勢,拓展保山小粒咖啡海外市場。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打造地理標誌保護示範高地目標,加快建設高水準的地理標誌保護示範區,助力地理標誌産業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和特色産業的發展。”胡文輝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