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産業力 |   會員頁面  |  環球健康

首頁 > 環球創業 > 正文
為低空經濟“高飛”培養複合人才
2025-07-14 09:44:5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責編:韓東林

近年來,在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運營的敦煌“飛天”通用航空項目,為遊客提供低空飛行器旅遊服務,讓遊客乘坐直升機、動力滑翔機,從空中欣賞大漠綠洲和月牙泉美景,沉浸式體驗敦煌獨特魅力。圖為7月3日,遊客乘坐滑翔機空中俯瞰敦煌大漠風光。王斌銀/攝(人民視覺)

7月6日,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農民在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蒙鐘德/攝(人民視覺)

無人機在安徽省合肥市岸上草原配送外賣。葉玉庭/攝(新華社發)

  眼下正值高校招生錄取階段,一批新增專業備受關注。

  今年4月,教育部發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低空技術與工程”作為新增的29種專業之一正式亮相。有6所高校首批開設該專業,它們分別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

  這個新專業究竟“新”在何處?學生需要學習哪些內容?未來畢業後能做什麼?

  蓬勃發展,科幻場景正加速照進現實

  為何要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

  “教育部此次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主要是為了落實國家低空經濟發展戰略,加速培養複合型專業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羅明強介紹,近年來,黨和國家對發展低空經濟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低空經濟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新質生産力範疇;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2024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設立低空經濟發展司;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産業安全健康發展。

  啥是低空經濟?

  據了解,低空經濟是指以低空空域為依託,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載體,通過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具有輻射面廣、産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相關産品主要包括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核心飛行器,以及低空智聯網、能源配套系統等基礎設施和技術平臺。

  “得益於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政策的支持,低空經濟已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羅明強介紹,當前,低空産業鏈正全面加速推進:從飛行器研製、系統運營到空域管理、安全保障,各環節已初具規模並持續完善。與此同時,其應用場景正從農業植保、環境監測、電力巡檢等傳統領域,迅速拓展至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城市交通、旅遊觀光等新興領域——

  由無人機精準配送,包裹和外賣實現“從天而降”;山林發生火災後,智慧飛行器第一時間升空,快速完成災情勘測;地面交通擁堵時,搭乘eVTOL可以直接“飛”向目的地;在低空飛行營地,公眾可體驗動力滑翔傘、熱氣球等項目……這些曾經只在科幻片中出現的場景,正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加速照進現實。

  據行業預測,隨著低空飛行活動的日益增多,預計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低空經濟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羅明強表示,低空經濟是典型的跨學科領域,亟需培養複合型拔尖創新人才。這類人才不僅需要精通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掌握人工智能、信息、控制等前沿技術,並具備運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基礎,方能在技術創新、産品研發、市場開拓與創業實踐等領域發揮綜合引領作用。

  深度交叉,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

  今年9月,6所高校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將迎來首屆本科生。根據各高校填報的增設專業申請表,該專業屬於工學門類下的交叉工程類,學制4年,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各校正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構建特色化培養體系。

  與傳統航空航天類專業相比,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新”在哪兒?

  在羅明強看來,該專業的“新”集中在三個方面——

  應用場景更新:突破傳統高空遠程軍用飛行器的局限,更貼近日常生活需求,如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電力巡檢等民生領域;

  知識體系更新:改變單一學科縱深培養模式,強化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飛行器設計、人工智能、通信感知、空域管理、適航法規等多元知識體系;

  培養目標更新:從側重培養尖端科研人才轉向培育服務經濟主戰場的實踐型人才,突出系統工程實施能力與全流程工程素養,直接服務新興産業鏈建設。

  “低空技術與工程,是典型的跨學科交叉專業。以北航為例,我們的核心課程圍繞飛行器設計製造、低空飛行控制、人工智能及航空航天應用、空域管理及運行維護等多維度展開。”羅明強表示,今年該專業諮詢報考熱度頗高,反映出學生對新質生産力領域的強烈興趣。

  據介紹,北航將採用項目制教學模式,以實驗室科研課題及校企合作的無人機、低空載運航空器等實踐項目為牽引,驅動學生在項目牽引下實現知識學習與能力提升。與此同時,大幅強化實踐權重——實踐學分佔比近30%,學時超40%。

  “我們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採用‘課堂學習+項目實踐’的工學交替模式,將學生定期送入企業進行實踐,強化實踐能力。”羅明強説,學生前3年在北京校區完成理論學習與短期實訓,第四年到杭州進行實踐學習。依託京杭兩地三校園的區位優勢與低空技術産業鏈資源,通過産學研深度融合,既培養工科技術創新人才,也培養低空空管、適航、運維、管理、經濟、金融等複合型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北航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採用跨學院辦學模式,由該校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聯合無人系統研究院、飛行學院、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及人工智能學院等多個學院共同建設。這些學院將為項目制實驗班提供或協調教師、實驗室、場地、設備等教學資源,並聯合杭州國際校園天目山實驗室、國際創新研究院及中國商飛等多家企業,共同建立多學科交叉協同創新實踐平臺,打造多元協同、優勢互補的聯合培養體系。

  除了北航,北郵和北理工也採用跨學院辦學的模式——北郵依託未來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智慧工程與自動化學院以及人工智能學院聯合辦學。北理工則聚焦低空飛行器設計研發和低空交通空管等領域,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力學等優勢學科基礎上建立。

  前景廣闊,就業、創業、深造一體化貫通

  對於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説,未來的就業方向和發展前景如何?

  “該專業畢業生就業路徑非常寬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與飛行學院院長王勤介紹,低空經濟管理相關部門、地方低空飛行服務中心及低空政策研究機構,軍工領域央企、國企及研究院所,民用無人機企業及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等,都能吸納大量畢業生。

  在羅明強看來,該專業畢業生將主要服務於四類領域:在研發端,可進入無人機、eVTOL等飛行器整機及零部件研發企業;在運營端,可投身物流、國家電網巡檢、智慧農業植保等場景化服務平臺;在監管端,可加入民航局、空管局等負責空域管理的政府機構;在創新端,可在科研院所及科技企業推動技術轉化與産業孵化。

  對於計劃繼續深造的學生,有哪些主要的升學路徑?

  “想要繼續深造的學生,一方面可以依託跨學科背景,報考飛行器設計、智慧控制、人工智能等傳統優勢學科的碩博點;另一方面,北航已于2024年9月自主設立低空技術二級學科,2025年起招收碩博研究生。”羅明強介紹,該專業同時向本科非低空方向的學生開放,需補修控制、導航等核心課程。在全國範圍內,多所高校正在設立同類學科,升學通道將日益完善。

  “我們特別鼓勵‘沿途下蛋’模式,也就是説,通過科研成果的階段性應用推動産業發展,實現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羅明強説,“學生可能在學習期間就創辦企業,推動技術從‘1到100’的産業化落地,而非僅聚焦‘0到1’的基礎科研。”

  在低空技術與工程領域,很多項目都是跨學科的,需要多人協同完成,對學生的團隊協作和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羅明強表示,專業的實踐經歷將幫助學生成為有責任感的創業者,“讓他們可以帶領團隊開展低空技術與工程項目的投資、設計、運營及管理”。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報考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

  “擁有紮實的數理基礎、強烈的工程實踐熱情、跨學科創新思維以及服務國家戰略的家國使命感,這樣的學生非常適合學習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羅明強説,對有意向報考本專業的學生,建議持續跟蹤低空經濟政策與技術動態,構建産業認知框架;提前儲備人工智能等新時代基礎能力;通過飛行器設計競賽、機器人實戰等項目積累工程經驗,為專業學習築牢實踐根基。(記者 王美華)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