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以來,天津市憑藉獨特的産業、港口、交通等優勢,疊加改革開放先行區、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先行先試的優越條件,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加快構建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天津海關統計顯示,2021年至2024年,天津市外貿總值合計3.28萬億元。2024年進出口額為8132.9億元,較2020年增長10.4%。
今年以來,天津外貿表現出較強韌性,特別是在出口端持續保持良好增勢。前5個月,天津市進出口3244億元,其中出口1688.2億元,同比增長7.5%,創歷史同期新高。在出口規模不斷攀升的同時,天津外貿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展現出“量質並舉”的良好發展態勢。
強化制度創新
近日,記者來到天津東疆港區中鐵工程裝備集團(天津)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技術工人正在打包即將出口的盾構機。
“這批出口訂單共有5台盾構機設備,均用於意大利相關項目建設。自從成為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企業後,良好的信譽水準和企業管理水準使我們拓展了更廣闊的海外市場,目前整個集團公司的盾構産品遠銷34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出口總額較2023年增長了11.1%。從今年一季度簽訂的出口訂單看,預計海外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增加。”公司關務負責人吳崇説。
據了解,AEO企業作為海關信用等級最高的企業,在國內,可以享受海關給予的優先辦理、減少監管頻次、優化服務以及其他政府部門給予的49項守信聯合激勵措施。在國際上,還能享受已與中國簽署AEO互認安排的國家(地區)海關給予的通關便利措施,進而有效降低跨境監管成本。
天津海關企業管理和稽查處處長蔡雪海告訴記者:“為助力天津企業健康發展、擴大出口,天津海關加大了對重要産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信用培育力度,實施精準信用培育,開展優先培育、優先認證,幫助企業提高海關信用等級,為AEO企業提供出口貨物優先派單、優先查驗等便利。”
“十四五”期間,天津自貿試驗區持續加強創新政策複製推廣,多項“天津經驗”入選向全國複製推廣經驗案例,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試點任務加快完成,服務業擴大開放深入推進,首家外商獨資醫院成功落地,獲批設立天津市內免稅店。
天津市副市長李文海説,作為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首批試點,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至今所有試點任務全部完成,5項任務在全國率先落地,開放95個行業領域,實現製造業條目“清零”。天津還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實施“證照分離”“最簡告知承諾”制度,成立首個自貿試驗區知識産權局和基層法院國際商事審判庭,設立融資租賃、知識産權等多個專業法庭。
打造物流樞紐
在此前天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的基礎上,日前,天津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再次入選名單。“十四五”期間,天津強化海港、空港、陸港聯動發展,發揮“自貿區+綜保區”疊加優勢,加快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和京津冀區域航空樞紐。
晨光中,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的全自動化岸橋繁忙作業,以釐米級精度抓取集裝箱。“十四五”期間,天津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設,不斷提升作業效率。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李寧説,今年1月份至5月份,天津港集團累計刷新效率紀錄18次。
智慧港口生機勃勃,持續注入發展新動能。今年前5個月,天津港集團完成貨物吞吐量2.07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99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67%;擁有海鐵聯運班列38條,完成海鐵聯運63.8萬標準箱;集裝箱航線總數147條,航線通達18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
為應對外部不利因素,“十四五”期間,天津港還積極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開展鐵水聯運,已在京津冀及“三北”地區佈局16個區域總部,設立17個無水港樞紐、百家直營店、加盟店以及38條鐵水聯運班列,服務覆蓋14個省級行政單位。
在空港建設領域,“十四五”期間,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聚焦“中國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區域樞紐機場”定位,加快推動“創新現代管理、建設品質工程、打造四型機場、引領行業潮流”建設。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機場歷次改造總投資逾80億元,其中超65%的資金採用貸款籌集。
區域發展穩步推進,金融護航至關重要。農行天津東麗支行機構業務部經理劉赫告訴記者,從濱海國際機場在農行天津市分行開立結算賬戶以來,該行緊密對接機場建設融資需求,總分支行聯合製定金融服務方案。該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西區飛行區改造、航站樓改造、除冰坪改造,每一個項目都由農行牽頭,累計投放貸款超19億元。農行天津市分行積極啟動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優先確保機場投放,助力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和京津冀區域航空樞紐建設。
合力助企出海
“十四五”期間,天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繼續高水準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建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通辦聯動機制,共同推出多項“同事同標”事項。
記者了解到,2024年2月,京津冀三地外匯及跨境人民幣業務自律機制在屬地人民銀行的支持下,建立優質企業名單互認機制,共享各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優質企業名單。這一互認方案的出臺,實現京津冀三地優質企業“身份”的互通,優質企業在三地銀行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時,可以“免申請,免認定”服務。
“十四五”期間,京津冀三地還推進通關一體化,保稅燃料油跨關區直供京津冀5港,發佈京津冀投資指引等創新成果。其中,天津還向北京、河北自貿試驗區分享215項經驗成果。
作為天津“信創谷”的延伸項目,“智芯港·濱海創新創業平臺”近期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平臺建設方、中鐵建工集團第三公司智芯港項目黨支部書記張濤説,濱海新區擁有空港、海港雙重優勢,有利於創新型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建設好“智芯港·濱海創新創業平臺”是“濱城”企業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舉措,也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唱好“京津雙城記”,協同發展凝聚合力。天津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巍向記者表示,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近年來,天津港集團積極推動天津港雄安新區服務中心進駐雄安新區綜保區,與北京中心商務區(CBD)管委會合作在北京設立了“京津協同港口服務中心”,更好發揮天津港作為京津冀“海上門戶”的重要作用。2024年天津港服務雄安新區綠色通道操作量完成1.1萬標準箱,今年1月份至5月份完成0.5萬標準箱。(記者 周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