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合作的目光再次匯聚。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正如火如荼地舉行,以“連結世界,共創未來”為主題,搭建起全球産業協作、創新交融的頂級平臺。在這場聚焦先進製造、數字科技、綠色農業等六大産業鏈的盛會上,一個關鍵角色愈發凸顯——金融,正以其創新、融合、韌性的力量,深度賦能産業鏈升級,護航供應鏈安全,成為連結高品質發展新路徑的核心引擎。而鏈博會,正是觀察這股澎湃金融動能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支撐國家戰略的絕佳窗口。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金融宛如經濟的血脈,其高品質發展不僅是國家經濟穩健增長的關鍵支柱,更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尺規。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佈的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GDP同比增長5.3%,其中第三産業貢獻率達5.5%。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力度穩步提升,社會融資增量達12.74萬億元。儘管二季度GDP環比增速提升至1.1%,呈現復蘇態勢,但相較于一季度1.2%的環比增速,仍顯動能不足。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從上半年的金融數據看,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明顯,我國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同時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這更凸顯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戰略價值。
從資源錯配到結構重塑:制度創新與風險管理破解發展難題
破解資源錯配與週期波動的結構性矛盾,正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不斷取得突破。2024年,央行推出“科技創新再貸款”,構建起“央行激勵—銀行配套—企業受益”的信貸閉環,重點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關鍵領域的技術改造。截至2024年11月15日,金融機構已與1737家企業和項目簽約近4000億元。這一政策有效激發了生産要素的活力,暢通了資源配置的路徑,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升級,成為培育新質生産力、擴大內需的關鍵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政策工具正與前沿的風險管理研究形成疊加效應。在本屆鏈博會上,中國人保聯合中國貿促會發佈了《2025産業鏈風險研究白皮書》。這份全國首創的白皮書聚焦低空經濟、大飛機、儲能等9大關鍵産業鏈,創新性地從戰略、採購、銷售、運營、財務五大維度進行“鏈式”風險掃描,精準識別薄弱環節,並提出“一鏈一策”的系統性風險解決方案。這標誌著風險管理正從傳統的“一企一策”單點保障,向服務全鏈條韌性安全的“系統防護”轉變,為金融支持産業鏈升級提供了堅實的風險緩釋與制度保障。
科技創新再貸款與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政策協同發力,推動高技術製造業中的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在1-5月的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1.4%、24.2%。“精準滴灌+系統集成”的模式,為金融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以“金融活水”澆灌創新與綠色動能:鏈式服務賦能實體顯成效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源。“科創金融”與“綠色金融”作為我國金融領域的兩條主要戰線,已構建起覆蓋全生命週期的服務生態。
在科創金融方面,建設銀行創新打造“科企融資鏈”産品體系,通過分層服務實現精準支持,推動信貸服務“向早向小”,全力提高中型企業的授信可得性和便利性。例如,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為賽得利公司提供9800萬元科技創新再貸款,解決了企業技術升級的資金需求。而在第三屆鏈博會上,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的“交銀創投貸”成為焦點,該産品依託多源數據融合與投資機構深度交互,搭建高效智慧授信模型,以投資機構的實際投資額為核心參考,為科技企業提供快速授信,其“雙線風控”體系通過銀行與投資機構的信息共享,實現了全生命週期風險管控,彰顯了鏈博會作為金融創新成果展示平臺的價值,為北京“三城一區”等科技園區注入金融動能。
在綠色金融領域,招商銀行與深圳能源集團合作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首單綠色ABCP産品,將風電、光伏等補貼應收賬款轉化為流通票據,盤活18億元資産,打通了綠色資産與資本市場的連接通道。同時,中國人保在本屆鏈博會上發佈了針對低空經濟、算力、積體電路、儲能等九大重點産業鏈的專屬保險創新産品。這些産品突破傳統模式,採用“一鏈一策”策略,組合型産品覆蓋研發、生産、物流、銷售全環節,形成“點、線、面”立體保障網絡;單一風險産品如“算鏈保2.0”則深化風險減量服務效能。人保現場與低空經濟、算力等産業鏈代表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保險+産業鏈”定制方案提升産業鏈整體韌性安全,築牢現代化産業體系屏障。
區域聯通與人民幣“出海”齊頭並進:拓展金融新空間
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有望重塑國際金融格局。2024年,“跨境理財通2.0”升級成為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的標誌性工程,在準入門檻、額度、産品和機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優化。2月至12月,深圳新增投資者2.4萬人,跨境收付達386億元,較1.0版本增長超六倍,佔大灣區總量的45.7%。同時,資本項目數字化與再投資免登記試點落地,將資金從入賬到支付的週期縮短至1天,極大提升了資金流轉效率。
在“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方面,2024年中國—東盟貿易額達6.99萬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同比增長35%,佔比升至28%。中資銀行通過支付便利化(如中柬二維碼支付)、結算網絡(東盟10國接入CIPS)、本幣合作(三大市場超1500億元人民幣結算),推動“融資—支付—系統”一體化協同,助力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佔比達5.8%。這標誌著“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從基礎設施建設走向貨幣生態共建的新階段,而本屆鏈博會“連結世界,共創未來”的主題,正是這種開放合作精神的最佳詮釋。
技術倫理與普惠願景的深度融合:塑造金融新生態
面向未來,技術與價值觀的協同正重塑金融發展格局。蟻盾研發的AIREngine(AIFUSERiskEngine)風控引擎,代表了“負責任的AI”在金融領域的落地實踐。其倫理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AI接管複雜風控決策,減少人為偏見;二是開放300多個API介面並計劃核心框架開源,讓中小機構共享專業能力,推動技術普惠;三是系統以可持續優化為目標,降低風控複雜度50%,保障標準一致性與公平性。這一做法與《金融領域科技倫理指引》所倡導的演算法公平與數據安全高度一致。
在服務“三農”方面,網商銀行“大山雀”系統引入隱私計算技術,確保農戶數據在“農戶秒貸”項目中全流程加密處理,入選“數據要素X”典型案例。
同樣,保險業也在積極踐行技術倫理。中國人保在服務産業鏈時,強調依託白皮書的理論基礎和應用全量風險掃描模型,其創新産品注重深化“風險減量服務”,力求在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同時,通過精準的風險預警和管理,降低社會風險成本,體現了大型金融機構在運用技術提升服務效能時對風險治理和社會責任的兼顧。
實踐證明,當技術創新與倫理治理並重時,金融服務既能拓展邊界,又能增強包容性與信任度。
以實踐引領願景 以制度支撐創新:邁向金融強國
從鏈博會上交行的“創投貸”“園區貸”到人保的産業鏈白皮書及專屬保險,從數字驅動到綠色轉型、區域開放,從風控治理到倫理構建——這五大“力場”的澎湃動能正從多個維度為金融發展注入新活力、為社會發展築牢底盤。
金融高品質發展不僅是宏觀調控的延伸,更是制度創新與技術變革的交匯點。未來,金融高品質發展的這五大“力場”還將持續釋放協同合力,不斷匯聚成強大的系統合力,驅動金融強國邁入新征程。
(《國際・躍》觀察員)
數據來源:
1、商務部
2、中國人民銀行
3、國家統計局
4、中國建設銀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