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各大機構分析師向投資人發出了對小米的分析報告。
據彭博社消息,作為小米IPO的承銷商之一,高盛分析師認為,小米的市值在700億美金至860億美元之間。小米香港IPO承銷商之一的摩根士丹利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小米當前的公允價值最高可達到848億美元。
而摩根大通銀行分析師在另外一份報告中表示,因現金流增速強勁,小米當前的公允價值是710億美金至920億美元。
此外,中信里昂證券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小米通過獨特而成功的商業模式,建立了一個巨大的互聯網服務平臺,他們認為小米的市值在800億美元到900億美元之間。
瑞信分析師則在報告中指出,作為一家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非常適合“冰山理論”——互聯網服務利潤是冰山下面的90%,他們認為小米的市值在710億美元到940億美元之間。
隨著小米即將在港股和A股(CDR形式)市場同時上市,小米的市值成了所有人關注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小米的估值不能僅從財務進行分析,應該從商業模式、生態構建和未來前景看,未來的價值極有可能類似亞馬遜。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小米未來的市值走向可能與亞馬遜最像。兩家公司都堅持把好東西做便宜,對未來都有清晰的路線,最重要的是兩者都不存在一個確定的邊界。“在這樣的公司面前,傳統的估值方法是失效的,因為傳統估值追求的是確定性,創新新公司面對的則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精彩世界。”
麻省理工學院新媒體行動實驗室主任、比較媒介係教授王瑾在比較小米與亞馬遜時認為,亞馬遜建立的是圍墻裏的花園,小米建立的卻是多個夥伴共同形成的開放的生態圈,搭建了一個樞紐型(hub)的生態系統。“跨界生態圈有兩種,一種是壟斷型的生態圈,另一種是協同型的生態圈。小米屬於後者,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它都是協同型生態圈的最佳實踐者。”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首席戰備與組織專家苗兆光則認為,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有很多方法,看財務報表只是其中之一。美中不足的是,財務報表只能反映公司的過去和現在,很難看出公司的未來。對於創新型的新經濟公司尤其如此,當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生態系統還未完全跑通時,數據往往並不支持人們的判斷,連續20年虧損的亞馬遜就是一個例子。
至於小米這樣一家成長性很好的獨角獸企業財報為什麼會出現虧損,業界認為,問題就出在小米此前與私募基金的投資約定上。
資料顯示,自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通過18輪融資,小米累計向投資者發行了12個系列的優先股,共投入98億元人民幣。如果小米不上市或清算了,這些私募基金有多種方法取回自己早先的投資。如果小米上市了,且前期私募基金投資後的每股價格遠低於上市以後的價格,他們也可以不贖回,而直接轉換成為普通股,分享上市溢價帶來的紅利。
而這些最後都要通過財務報表來反映,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這些投資不符合第32號國際會計準則(IAS 32)中“固定對固定”(fixed-for-fixed,即履行轉移現金或股票的義務,所需要付出的轉換對價或清算對價是固定的)的認定標準,所以這些可轉換可贖回的優先股就放在了小米公司資産負債表中的債務一欄。這樣一來,小米財報便出現了虧損的結果。( 記者 傅勇)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