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玻璃透出“黑科技”

2018-07-06 15:00:37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超薄玻璃透出“黑科技”(企業)

圖為凱盛科技生産的0.12毫米超薄電子信息顯示玻璃。記者 李予陽攝  

  近日,0.12毫米超薄電子觸控玻璃在凱盛科技集團旗下蚌埠中顯材料有限公司成功下線。繼0.15毫米之後,凱盛科技又一次創造了浮法技術工業化生産最薄玻璃的世界紀錄,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玻璃行業領軍者的地位。

  凱盛科技集團隸屬中國建材集團,是2014年12月份以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蚌埠院”)為核心,以原有平板玻璃平臺為基礎組建的高科技集團,擁有玻璃、新能源、材料、裝備、工程及“中央應用研究院”6大板塊的新興産業科技創新平臺,業務覆蓋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打造産業創新平臺

  2003年,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第一次到已經劃歸集團的蚌埠院考察,就提出了“科研院所向集成化、産業化(裝備化)、工程化、國際化轉型”的要求。很快,蚌埠院更名為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了企業化改制。凱盛科技集團成立後,蚌埠院成為集團的“中央應用研究院”,圍繞市場需求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成果。

  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彭壽表示,“蚌埠院主要負責技術創新項目,等到項目孵化完成後,會在合適時機注入上市公司。換句話説,蚌埠院的工作是‘從0到1’,‘從1到N’的階段由上市公司負責”。

  專家評價認為,這種“以國家級應用研究院支持上市公司發展,配合資本市場産業發展平臺”的模式非常先進,是凱盛科技集團最大的優勢。

  彭壽告訴記者,這家“中央應用研究院”不會只為凱盛科技一家企業服務。“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玻璃行業的科研平臺,並始終向著高、精、尖高科技玻璃産品進發,推進玻璃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彭壽説。

  高科技發力“新玻璃”

  位於安徽蚌埠的凱盛科技集團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本身就是個巨大的玻璃房子。記者在這裡見到了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玻璃産品,比如TFT-LCD超薄玻璃、ITO導電膜玻璃、觸摸屏,等等。

  “最新研製出來的0.12毫米超薄玻璃薄如蟬翼,不僅透光率高,而且韌性好,被彎曲成環狀也不會折斷。”技術人員告訴記者。

  近年來,傳統玻璃企業普遍陷入産能過剩的低谷,可各種融合了“黑科技”的新型玻璃卻供不應求,並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領域“大顯身手”。基於這一現狀,凱盛科技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瞄準那些有更高科技含量、能夠更好滿足生産生活需求的“新玻璃”集中發力。

  超薄玻璃基板是觸摸屏最基本的組件。為攻克這一技術難題,凱盛科技從2013年開始,依託“中央應用研究院”展開全力攻關,短短10個月內便完成了0.3毫米至1.1毫米超薄浮法電子玻璃全系列的生産,創造了國內外同類超薄浮法電子玻璃生産線系列良品下線速度的新紀錄。在此後的幾年間,集團再接再厲,幾乎每年一個新臺階,先後完成了0.2毫米、0.15毫米、0.12毫米的突破,不斷刷新集團自己創造的超薄浮法電子玻璃最薄紀錄。

  在不斷提升技術水準的基礎上,凱盛科技還高度重視市場拓展工作。他們不僅深耕上游産業,還努力向下游拓展,打通了整個電子信息顯示玻璃産業鏈條。

  2015年,凱盛科技旗下上市公司安徽方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購深圳國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5.58%的股份,後者長期關注TFT-LCM液晶模組的研發。2016年,方興科技正式更名為凱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電子信息顯示及新材料業務發展平臺。

  最新資料顯示,凱盛新型顯示産業園也正在建設中。這意味著,凱盛科技“全力打造硅基新材料産業基地,全面打通電子信息顯示産業鏈,全力搶佔國際信息顯示市場”的重要佈局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不斷拓展創新空間

  如果説,電子信息顯示玻璃把“電”變成了“光”,那麼光伏玻璃和薄膜太陽能組件的神奇之處則在於把“光”變成了“電”。

  光伏玻璃又稱“超白壓延玻璃”,是一種超透明低鐵玻璃,透光率可達91.5%以上。2011年,由蚌埠院等單位聯合申報的“太陽能電池用微鐵高透過率玻璃成套技術及産業化開發”成果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90%的中國光伏玻璃生産企業採用的都是凱盛科技提供的核心技術。

  著眼未來,凱盛科技集團還集中力量開發出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和碲化鎘薄膜電池。它們共同的原理是,通過在玻璃表面鍍上薄膜,使這些玻璃組件具有遮陽、吸光、發電的功能,可代替現有的玻璃幕墻,堪稱既節能節地又創能的新型綠色建築材料。目前,全國首條100兆瓦碲化鎘薄膜太陽能模組生産線已在成都投産。(記者 李予陽)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