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6日起,為了應對化解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等因素影響而出現的匯市順週期波動跡象,央行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零調整為20%。央行強調,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外匯市場監測,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逆週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那麼,除了已經使用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外,穩匯市還有哪些工具可用呢?
外匯市場的順週期行為容易演變為“羊群效應”,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影響外匯市場的平穩運行。在2015年“8·11”之後,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及逆週期因子等工具陸續推出,用以平衡外匯市場的順週期行為。前一個工具體現的是監管層的意志,後一個工具則是各報價行的行為,二者結合使用可更好地實現穩匯市的作用。
今年年初至8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降了3243個基點。7月3日,央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期外匯市場的波動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順週期的行為。他強調,“我們將繼續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運用已有經驗和充足的政策工具,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的調節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在易綱就匯市問題表態一個月後,央行即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零調整為20%。
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是一個承擔著化解外匯市場順週期行為的工具。
2015年“8·11”之後,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央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2017年3月1日到9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漲了3529個基點。隨後央行于9月8日下發通知決定自11日起,將境內金融機構代客遠期售匯業務所需提取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零。央行做出這種調整的依據是,當時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恢復平衡,市場預期趨於理性。
從上面央行兩次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條件看,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波動超過3000個基點可以看作是一個基本要素。未來隨著外匯市場的變化,央行有可能適時適度調整這個工具的使用力度。
預防外匯市場出現“羊群效應”的另一個工具是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週期因子。2017年5月底,在總結相關報價商經驗的基礎上,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新加入逆週期因子,調整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上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旨在更好地反映經濟基本面變化,對衝外匯市場的順週期波動,緩解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從加入逆週期因子的效果看,對於化解外匯市場的順週期波動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1月份,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回應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銀行均已對報價模型中的逆週期系數進行了調整,使其報價模型中逆週期因子恢復中性。這一調整完全符合外匯市場自律管理的有關規定,同時也有利於提升各行中間價報價的基準性和有效性。
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強調,未來若外匯市場情緒再出現明顯的順週期波動,人民幣匯率脫離經濟基本面,各報價行仍可能會根據形勢變化對逆週期系數進行動態調整,這也是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的應有之義。
由此不難看出,在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之後,若外匯市場的順週期波動仍沒有明顯改觀,各報價行就將對逆週期因子進行調整,以穩定外匯市場運行。(閻 岳)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