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技界迎來歷史性時刻,在國外,OpenAI正式推出了視頻生成大模型Sora; 在國內,快手率先推出了自研的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這一創新標誌著AI技術從文本生成邁向視頻生成的新階段,也將“視頻生成”從實驗室概念轉變為能夠模擬現實世界的強大工具,預示著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領域將加速迎來紅利期。
技術進步:從嘗試到飛躍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信息的傳遞與接收渠道變得前所未有的多樣化。視頻憑藉其獨特的多維信息展現能力、豐富的畫面表現以及生動的動態特性,已躍升為信息傳播領域的核心力量。與單純的文字描述和靜態圖像相比,視頻能夠無縫集成文本敘述、直觀圖像、生動聲音及精細的視覺效果,于一幀幀畫面中交織出多層次的信息網絡,為觀眾帶來深度體驗與沉浸享受。這種融合多種感官刺激的表達方式,極大地增強了信息傳遞的效果與感染力。
我國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和豐富的短視頻內容資源,為視頻生成大模型的訓練和發展提供了海量且高品質的基礎數據支持,具備發展視頻生成大模型的天然優勢,已經涌現出如快手“可靈”、商湯“Vimi”、智譜“清影”、愛詩科技“Pixverse”等諸多産品。作為短視頻直播平臺,快手“可靈”具有獨特優勢,不僅在生成速度、視頻時長、連貫性、美觀性、逼真性等硬指標上表現不俗,更對複雜指令能夠精準理解和創造性執行,使得AI生成的視頻內容貼近人類創作水準。
賦能應用:從想像到現實
Sora和“可靈”等大模型産品的發佈不僅彰顯了AI在視頻生成領域的巨大潛力,還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對於其廣泛應用場景的想像。在教育領域,視頻生成技術讓虛擬實驗、歷史場景再現成為可能,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在遊戲開發方面,AI生成的遊戲場景、角色和劇情降低了開發門檻,提升了遊戲可玩性和多樣性;在醫療領域,視頻生成技術輔助模擬手術、展示病灶,為醫生提供直觀的診斷依據;在文娛産業,AI不僅輔助編劇,還能自動生成場景、角色、特效,顯著縮短製作週期、降低成本。目前,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薛曉路、俞白眉、董潤年、張吃魚、王子川、王卯卯9位導演正在依託“可靈”大模型製作完全由AIGC生成的電影短片,大模型將展現“電影級”能力。
行業落地:從概念到實踐
在短短半年間,視頻生成大模型迅速完成了從技術創新到探索落地,再到廣泛商業應用的轉變。如在電商領域,視頻大模型已經實現了實質性的“賦能”,實實在在的“提質增效”。商家可以利用AI快速生成産品展示視頻,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向消費者展示商品的特點和優勢。這不僅提升了購物體驗,還促進了商品的銷售轉化。以快手為例,基於“快意”大模型構建的視頻腳本生成、直播實時腳本生成、廣告線索客服等功能,結合數字人技術,幫助廣告主低成本生成高品質內容,提升了線索轉化效率,使得快手AIGC月活躍客戶數從年初至今增長了8倍,月GMV規模提升了64倍,平臺AIGC廣告收入規模提升了12倍,AIGC行銷素材在6月單日消耗峰值突破2000萬。截至目前,“可靈”AI已經累計服務超過260萬用戶,生成5300萬張圖片、2700萬個視頻,顯示了大模型在商業場景中的巨大潛力。
未來展望:機遇與挑戰並存
我國高度重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各級政府也在積極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演算法、算力、數據、場景、人才等方面不斷部署,多渠道、多手段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
與此同時,視頻生成大模型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和問題,如創作範式的變革。“文生視頻”“圖生視頻”的創作方式完全不同於原有的電影視頻創作,需要儘快研究相關教程,幫助大模型更好地賦能創作。此外,由於生成內容的逼真性不斷提升和門檻不斷降低,如何確保生成內容蘊含的真實性、避免虛假信息的傳播,如何保護知識産權,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共同面對和解決。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已經發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徵求意見稿)》相關規定。在政策的引導下,視頻生成行業將會更加規範、健康地發展,為社會進步和繁榮貢獻更大的力量。
大模型邁入規模化應用期,視頻生成紅利加速顯現,這不僅是AI技術的又一次飛躍,更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世界。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以視頻生成為主導的AIGC將加速落地,賦能各行各業,推動社會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中國經濟週刊 劉永東)
(本文作者所屬單位: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