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開幕的2025廣州國際車展中,主角似乎不再是汽車:車企普遍沒在汽車領域帶來顛覆性的新技術,反而把人形機器人當做新賣點。廣汽集團展示了第四代具身智慧機器人GoMate Mini,小鵬汽車也把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搬上展臺。
當智慧汽車技術暫時進入“空窗期”,人形機器人便站上了廣州車展的“C位”。這背後是各大車企紛紛佈局機器人,掀起跨界熱潮。除了廣汽、小鵬之外,上汽、比亞迪、長安、奇瑞等車企均涌入了人形機器人賽道,特斯拉更是把機器人視作公司的“未來”。
這種跨界有其合理性,機器人和智慧汽車在底層技術上具有共通性,汽車的智慧感知、自主移動、路線規劃、人機對話等功能和解決方案都可以遷移到機器人身上。就像一些企業“以造手機的思路造車”,許多車企也在拿“造車的思路造機器人”。車企希望把自身在智慧製造、運動控制、品牌和用戶等方面的優勢落地新賽道,轉化為業績和估值增長的“第二曲線”。
在這場“跨界熱”中,必須保持冷思考。人形機器人運行的商業邏輯、所處的商業階段都和汽車有差異,需要高強度投入,回報週期漫長,市場教育和生態構建尚需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投入,如果車企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盲目投入,可能導致現金流長期緊繃,甚至觸發流動性危機。
更不必説,汽車行業目前仍未完全走出“價格戰”等陰雲,前9個月中國汽車行業整體利潤率僅4.5%,低於下游工業企業平均水準,三季度中國上市車企的利潤之和不及豐田一家企業。
筆者認為,佈局人形機器人應該是基於技術延展性和真實市場需求的長期戰略,而非追逐熱點的資本遊戲。更謹慎地做好創新投入和財務健康的平衡,車企們才能在人形機器人賽道走得更遠,直到“春暖花開”那一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