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廣西深入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戰略,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指標成倍增長,增速全面領跑全區。新通過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行動計劃》提出,著力建設開放北部灣、質效北部灣、暢通北部灣、同城北部灣、智慧北部灣、藍色北部灣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行動計劃》,積極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發展行動計劃,著力建設開放北部灣、質效北部灣、暢通北部灣、同城北部灣、智慧北部灣、藍色北部灣,率先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和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以及與“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核心區,更好地發揮北部灣經濟區龍頭作用,帶動全區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及競爭。
設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廣西開放發展、推動區域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為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帶來重大歷史性機遇。10年來,廣西抓住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戰略,開放開發風生水起、千帆競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指標成倍增長,增速全面領跑全區,佔全區比重不斷提高,創造了超常規發展的成功範例。
北部灣經濟區內的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四市地區生産總值、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沿海港口吞吐量,與2008年相比分別增長約2.4倍、3倍、3.4倍和1.7倍。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北部灣速度”,成為超常規發展的成功範例。
“核”的作用初步顯現。從總體來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領跑廣西,總量成倍增長,佔全區比重不斷提高。初步估算,2017年北部灣經濟區的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等4個核心城市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305億元左右,約佔全區36.5%,10年間年均增速約11.7%,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約2.4倍。
“産”的支撐更為突出。北部灣經濟區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新材料、糧油食品等為主的現代臨海工業體系,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産業園區,包括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南寧高新區等。2017年,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産業園區完成産值預計達到7800億元。
“通”的網絡日益完備。北部灣經濟區出海出省出邊大通道加速構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1900公里,佔全區近40%;高鐵實現了公交化運行,連接北部灣經濟區四市、通往粵湘黔滇的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北部灣經濟區連接多區域大通道基本建成,形成了北部灣經濟區“1小時經濟圈”、區內主要城市“2小時經濟圈”;南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近1400萬人次,開通100多條國內外航線。該經濟區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區域性交通樞紐。
“港”的龍頭更加高揚。目前,北部灣港建成生産性泊位263個,最大靠泊能力為20萬噸,設計年吞吐能力近2.5億噸,北部灣港至香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實現“天天班”,“北部灣港—新加坡/印度/中東”遠洋航線正式開通,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港口通航。2017年北部灣港口貨物吞吐量增至2.1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保持高速增長。
“群”的合力有效發揮。城市新區快速發展,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以核心城市為中樞,多中心、多層次的城鎮體系加快形成,城鎮化率超過52%,高於全區平均水準。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走在全國前列,戶籍、社會保障、通信、金融、交通等方面同城化,促進了北部灣經濟區內城際融合和一體化發展,百姓享受到了更多便利和實惠。
“合”的效應更加凸顯。以面向東盟為重點,成功舉辦14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舉辦9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形成了“南寧渠道”,成為我國與東盟間最重要的區域合作機制。
“新”的活力不斷釋放。北部灣經濟區探索創造了一批重要經驗,一些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首創全國跨行政區管理新體制,打破行政分割和利益藩籬,成立北部灣(廣西)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確立為統籌協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及參與東盟開放合作事務的行政機構,統籌規劃編制、産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港口鐵路發展和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等,在全國創造了跨行政區域統籌協調的新模式等。
“美”的品牌逐步打響。大力推進現代藍色港灣建設,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驍駿 童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