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崇左市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促鄉村振興觀察

2019-10-31 13:43:31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純白的桌布點綴著香檳玫瑰,原木椅子旁是工業風的混凝土墻面,小黑板上寫著菜單:美式咖啡、卡布奇諾……隨著中法合資樂斯福酵母項目投産,一家鄉村法式餐廳在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卜花村迎客。

  與此同時,崇左市鄉村振興培訓學校在江州區新和鎮順利開辦。

  基層的實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生動課堂。近兩年來,崇左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加強對基層治理體系的創新,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以産業興旺為統領,把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程作為切入點,探索出有特色的基層治理經驗。

  美麗鄉村入畫來

  天藍水碧,綠滿青山;房前屋後,繁花似錦;阡陌有序,稼穡井然,一幅幅畫卷在南疆國門徐徐展開。

  崇左市江州區江州鎮板備村岜牟屯的黃水準很自豪地對孩子説,以後不用去外面的公園玩了,我們屯就是一個大公園,有山有水有花,有地方玩了。

  而在一年前,他家的旁邊還是一個臭水塘,路過者都是一路小跑快速通過,現在引來山泉,變成了蓮池。

  “這個‘大公園’總投資55萬元,我們投工投勞8000多人次。”岜牟屯副屯長陳立彩一語道破如何實現“小投入”撬動“大效益”。

  政府買物料,群眾投工投勞。岜牟屯的整治,當時只安排10萬元的資金,如果發包給工程隊施工,最多能修1公里的排水溝。“後來我們改變了做法,由政府公開採購建設所需的物料,再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同樣的資金量,就可實現一個屯的基本整治。”江州區江州鎮鎮長馮軍鳴説,在實施鄉村整治中,一個100戶400人左右的中等屯,投入2萬-5萬元的物料,有2000人次左右的群眾義務投勞,就可以實現基本整治目標。

  支部帶好頭,幹群齊上陣。通過強化黨組織核心作用,發動群眾組織積極參與鄉村建設。“現在有支部帶頭,各個組織帶動,屯裏群眾建設家鄉的幹勁十足、熱情高漲。” 江州區江州鎮板備村叫豆屯村民小組長陸海光説。

  以獎代補,競爭獎補。崇左市財政去年拿出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鄉村建設競爭獎勵,今年繼續開展競爭獎補活動。“過去我們搞鄉村建設是平均主義,現在通過以獎代補競爭機制,實行競爭創建、分檔獎補,優先獎補積極性高、參與程度強的村屯,激發村民建設家園的熱情和積極性。”該市住建局副局長龍志鋒説。

  今年,崇左市7個縣(市、區)將完成建設8條鄉村風貌提升示範帶,示範帶內共打造432個基本整治型村莊、65個設施完善型村莊、20個精品示範型村莊。

  産村相融富起來

  “過去我們村可以説是‘臟亂差’,村民捂著鼻子過日子,許多人都想往外搬。現在環境好了,不僅在外工作的本村人紛紛返鄉建房,一撥撥的外地遊客也呼朋引伴前來旅遊,讓我們也吃上了‘旅遊飯’。”大新縣桃城鎮濃沙村村民黃日相説。

  這樣産村相融發展的例子,在崇左市比比皆是。

  江州區新和鎮卜花村卜花屯,全屯把1600畝土地進行流轉,由專業公司統一開發經營,發展稻魚、稻蝦、稻蛙等立體養殖,發展農事體驗遊、農業休閒遊等新業態,打造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田園綜合體。同時,發展民宿旅遊,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美麗鄉村轉化為生態經濟。

  崇左市將産業興旺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培育一批支柱産業,解決農村産業單一的問題,以實現産村相融,互動發展。

  作為“中國糖都”,崇左市大力推進甘蔗種植規模化、水利化、良種化和機械化,鞏固糖業“第一車間”,促農增收。按照穩糧、強蔗、興牧、優果的鄉村産業發展思路,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

  目前,崇左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糖料蔗和酵母生産基地,46家牛羊養殖場榮獲“廣西畜禽現代生態養殖場”稱號,肉羊飼養量為15.09萬隻,水果種植54萬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得到生動體現。德天瀑布-花山岩畫精品鄉村旅遊帶、百里左江生態文化精品旅遊帶魅力綻放,今年1-9月,全市累計接待遊客3565.85萬人次,增長26.8%,實現旅遊總消費371.14億元,增長37.1%。

  今年上半年,崇左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增幅連年居廣西前列。

  村民自治好起來

  説到岜牟屯的“集體飯堂”,村民小組長黃新成説,以前辦酒席,一吃就是一兩天,主家苦不堪言。現在村裏的紅白喜事,都集中到“集體飯堂”來辦,制定份子錢和餐費標準,全屯出力,一天辦完。

  崇左市發揮村民自治,力推移風易俗。全市各村屯成立黨支部、黨群理事會、鄉賢理事會、黨員先鋒隊、巾幗服務隊、老少助攻隊,普遍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推行村事民辦,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村民自治,激發了村民參與建設家園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憑祥市夏石社區派道屯位於322國道邊上,全屯有380多人口,人均耕地約1畝。昔日的派道屯,因為村道狹小,汽車幾乎開不進村子裏,錯落的房子就像一個個“孤島”。在村屯的建設中,人讓地,樹讓路,讓村貌得到改善。期間,老支書林世寶無償讓出自家菜地和魚塘0.18畝,村民何海先無償讓出玉米地0.05畝,村民黃林勇拆掉了自家的圍墻和雜物房……各家各戶主動拆籬笆、推圍墻,讓出房前屋後菜地、空地,最後“讓”出一條寬闊的道路,“讓”出一片片公共綠地。

  憑祥市夏石鎮新鳴村舊洲屯互幫互助蔚然成風,形成“相幫”村規。群眾自發美化自家的小菜園,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房前屋後乾淨整潔,家禽家畜實現規範化養殖,屯內無亂堆亂扔現象,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隨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崇左市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穩步上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