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2020-06-23 18:48: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洋責編:路晶森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黃月芬 攝影 何寧):近年來,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和利用,發展壯大特色産業,引導、支持少數民族致富帶頭人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在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同時,帶動了貧困群眾就近就業,促進群眾增收。

  藍靛膏成了致富法寶

  隆林縣豬場鄉爛木幹村瓦廠屯至今還保留著種藍靛、制藍靛膏的古老工藝。如今,瓦廠屯家家戶戶都種植藍靛草,建有藍靛池,通過發展藍靛産業,實現了全屯脫貧致富。

  近年來,豬場鄉黨委、政府把藍靛膏生産作為爛木幹村瓦廠屯一項特色産業來扶持,取得了良好效益。目前,僅製作藍靛一項,瓦廠屯群眾每年就可創收110多萬元。

  目前,爛木幹村已形成山上“綠色銀行”(杉木、梧桐、藍靛),山中“精品菜籃”(小黃姜、魔芋、黃瓜)和山下生態粗糧(紅米、黑糯、五穀)的産業發展格局。去年,爛木幹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4萬餘元,比2017年增長了6倍。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村民正在製作藍靛膏  攝影 何寧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村民正在查看藍靛膏的發酵情況 攝影 何寧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將要製作完成的藍靛膏  攝影 何寧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村民在採摘藍靛草  攝影 何寧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瓦廠屯的山坳裏,共建有86個藍靛池 攝影 何寧  

  巧手繡出幸福生活

  隆林各族自治縣高鳳民族服飾加工扶貧車間裏,繡娘們正忙著製作民族服裝。刺繡、畫蠟是苗族群眾傳承千百年的傳統手工技藝,如今成為了隆林縣大樹腳屯少數民族群眾的脫貧技能。 

  該扶貧車間通過設立民族服飾加工崗位,讓25名貧困人口實現就近穩定就業;通過外包等方式,間接拉動當地300多人就業,全力助推貧困戶脫貧增收。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大樹腳屯村民楊光玉在畫蠟  攝影 何寧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繡娘們正在為民族服裝穿珠 攝影 何寧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高鳳民族服飾加工扶貧車間一角 攝影 何寧

  【A】廣西隆林:傳承傳統工藝 鋪就致富之路

  扶貧車間研發的文創産品 攝影 何寧

  目前,隆林縣技藝類非遺項目以隆林壯族袞服工作坊以及“高鳳”“金鳳”苗族服飾工作坊較為典型,這3家服飾工作坊年産值均在百萬元以上。該縣線上和線下的民族服飾商鋪近百家,帶動了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增收致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