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月25日電 題:中越邊境萬家燈火47年的接力守護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1月20日,臘八節,鄧一強頭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背挎工具袋、手握長柄柴刀,和3名同事一頭扎進中越邊境高山密林之中,巡視檢查邊境線的供電線路設施。“過了臘八就是年,春節用電保障關係到邊境每一戶人家的團圓幸福年,我們不能有半點疏忽。”他説。
鄧一強是南方電網廣西崇左憑祥供電局供電線路維護班員工。廣西憑祥市與越南接壤,憑祥市所處的中越邊境地區重巒疊嶂、地形複雜,夏天炎熱多雨,冬天風急濕冷。這個成立於1974年的供電線路維護班,最主要的任務是守護架設在這片高山密林之中的供電設施,確保邊境地區群眾生産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用電安全。
自成立起,這個供電線路維護班就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徵:員工工作時都要戴上貼有國旗的安全帽、別著繡有國旗的肩章,時刻提醒自己“眼前是國門,腳下是國境,心中是祖國”。當地群眾因此親切地稱之為“國旗線路維護班”。
47年裏,這個線路維護班人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他們工作任務從1974年僅管轄3條線路,增至如今40條10千伏線路,巡視線路總長約421公里,累計巡線里程約20萬公里。然而,他們那份接力堅守了47年的初心和使命並沒有改變。
現年49歲的鄧一強,生長在廣西北邊的全州縣。21歲剛剛參加工作時,他選擇這個位於廣西南邊的工作崗位,至今沒有離開過。在這個崗位上,鄧一強堅守了28年,和一個又一個供電人在中越邊境線上,接力守護著邊境線上萬家燈火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電力通道”。
“我們這個班現在有13名員工,其中黨員5名,有來自廣西的,也有來自廣西以外的,年齡最大的57歲,最小的25歲。”鄧一強揮舞著手中的柴刀一路清除巡線小道兩邊的雜草樹枝,一邊介紹這個供電線路維護班的情況,“大家不管來自哪、年齡大小,自從來到這個班,誰都不敢忘記這個班的初心,誰也不敢辜負自己的使命。”
現在,這個“國旗線路維護班”主要負責憑祥市14個村委5個社區111個自然屯的供電線路設備的巡視維護,以及93公里邊境線上10千伏及以下線路設備的巡視維護。鄧一強説,在山林莽莽的邊境線上巡視維護供電設施是他們日常的必修課,特別是颳風下雨,更不能偷懶“曠課”。
臘八節這一天,鄧一強他們花了大半天時間才巡視檢查完3座位於不同山頭的電線塔及其線路。一路上,雜草叢生,枝藤密布,遇到橫倒路中的枯樹只能抱緊樹榦慢慢跨過,遇到荊棘纏繞的地方只能貓著腰小心翼翼爬行。他們從山上下來時,山下已是萬家燈火,節日飯菜四處飄香。
鄧一強説,他們常常要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7點才能完成一次巡線任務,要巡長線的話,一天時間都沒有辦法走完。“但是,每次巡完線路走出莽莽山林,看著南疆邊境萬家燈光輝煌,自己再累再餓也值得。”(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