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位於廣西南部的北部灣畔一派繁忙景象,滿載貨物的巨輪不斷駛進港口停泊,汽笛聲、輪軌聲交錯。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今年1月以來,北部灣港貨運再上新臺階,實現起步提速、開局爭先。
港口運輸實現“開門紅”
南國春早,萬象更新。記者在防城港碼頭看到,林立的塔吊下,裝卸貨物的車輛有序進出。北部灣港防城港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志仁介紹,在去年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15.6%、42.8%的基礎上,防城港碼頭今年1月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完成貨物吞吐量1036萬噸,同比增長13%;其中集裝箱吞吐量5.8萬標箱,同比增長41%。
防城港碼頭一派繁忙景象。(無人機照片)(廣西沿海鐵路公司供圖)
1月10日,在北海港鐵山港區順利靠泊的、長229米的“黃龍”鎳礦船和“麥尼卡”大豆船,成為北海港歷史上靠泊的最大船舶。北部灣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副總經理羅遠福告訴記者,在連續兩年保持同比增長30%以上的基礎上,北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今年1月繼續高歌奮進,同比增長31.5%。“我們將進一步整合港區鐵路、港口、航運等資源,加快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羅遠福説。
今年以來,北部灣港克服航道施工等因素影響,以時不我待的精氣神做好生産組織工作,更新升級港口硬體設施,推動港口生産作業能力和貨物通過能力再提升。1月26日,北部灣港防城港港區第三條進港鐵路專用線正式開通運營,防城港碼頭新增一條集疏港“快速通道”,助力作用明顯。
儘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北部灣港2020年的發展仍然成績喜人,集裝箱吞吐量一舉突破500萬標箱,同比增長32.23%,增速穩居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今年開局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公司在北部灣港3個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2199.22萬噸,同比增長12.27%。其中,集裝箱吞吐量46.82萬標箱,同比增長37.59%。
面朝藍色海洋,黃志仁告訴記者,僅在防城港港區,目前就有3個20萬噸級泊位在建,1個30萬噸級泊位正在進行前期工作。黃志仁説:“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海域,潛力無限,未來可期。”
鐵路貨運量節節攀升
記者在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港口作業區看到,即將發往各地的集裝箱堆積如山,工人正忙著進行裝車作業。
廣西沿海鐵路公司坐擁北部灣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地鐵路貨運資源。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引擎”的強力驅動下,公司步入發展“快車道”,年發送貨物量從2016年的3963萬噸增長到2020年的6223萬噸,新年伊始,更是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截至1月31日,負責欽州、北海兩地鐵路貨運的欽州車務段今年累計發送貨物162萬噸,同比增長20.0%。“為適應貨主需求,我們不斷優化貨運班列開行方案,提前備足空車,全力滿足節前企業裝車需求。”欽州車務段副段長黃光輝説。
在欽州港東站,工人正在裝卸貨物。 新華社記者 麥淩寒 攝
在北海鐵山港火車站,一列列滿載的列車從進港鐵路專用線不斷駛出。隨著這條專用線2020年4月開通,北部灣重要港區實現進港鐵路的全覆蓋。鐵山港火車站站長謝德華説,目前貨主的裝車週轉時間壓縮6小時,企業物流成本每噸可降低10元。今年1月,鐵山港港口鐵路發運量完成16.6萬噸,相當於去年全年的57.8%。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節點,2019年6月,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集裝箱年裝卸能力由原來的15萬標箱躍升至105萬標箱。中鐵聯合國際集裝箱廣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鐵成介紹,中心站計劃配置6台遠程自動化龍門吊,預計今年6月具備自動化作業條件,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
有效銜接的海鐵聯運體系加速成型
得益於西部陸海新通道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北部灣沿海有效銜接的海鐵聯運體系正加速成型,助力“一帶”與“一路”緊密銜接,物流規模逆勢大幅增長。
廣西沿海鐵路公司運營部副部長宋世軍介紹,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線路從最初的“渝桂新”1條線到常態化開行6個方向,開行數量從最初每週1列增至每天10列以上。今年1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持續發力,累計到發班列456列,同比增長128%。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黃文川介紹,目前北部灣港陸路與歐洲國家連通,海上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連通,海鐵聯運班列去年開行4607列,同比增長105%,開行數量超過前3年總和。同時,常態化開行廣西至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4條跨境公路班車運輸線路。
海鐵聯運班列不斷增加,貨物品類也有了變化。作為欽州港火車站的一名調車機司機,程玉剛負責為站內貨運車輛分解或連挂,編組成列後發往各地。“貨運量逐年增加,20多名司機連軸轉還是忙不過來,現在站內司機增加到40人。”他告訴記者,列車上的貨物也從之前的煤炭、礦石變為如今的電子設備、汽配零件、服裝衣帽等多種貨物。
記者從廣西沿海鐵路公司了解到,近年來,鐵路運輸的品類不斷豐富。廣西沿海鐵路承運種類由少數幾種逐漸增至300多個品類,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運輸通道。
文字記者:王念、覃星星、麥淩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