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區去年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1700萬噸
█ 在全國率先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生態補償試行試點,創建形成了“獎補罰”三位一體的綜合補償機制
█ 綜合利用率超85%。已基本形成以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和燃料化利用為輔的“一主兩輔”格局,形成了一批技術領先、基地帶動、規模發展、多産業融合的秸稈循環農業典型
本報玉林訊 (記者/唐廣生 通訊員/蘇瑩瑩)記者從日前在玉林市召開的全區農業生態資源環境保護暨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培訓班上獲悉,去年,廣西持續狠抓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成效明顯,全區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秸稈總利用量約1700萬噸,綜合利用率超過85%。
廣西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先後制定印發了《2020年度廣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廣西秸稈綜合利用獎補暫行辦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為該項工作開展提供具體指導和政策支持;爭取國家資金6307萬元、自治區鄉村振興補助資金3000萬元,重點在宜州、福綿等22個縣(市、區)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指導項目縣創新集成了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十大模式和收儲運等六大類集成技術體系。
與此同時,廣西還在全國率先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生態補償試行試點,創建形成了“獎補罰”三位一體的綜合補償機制,得到農業農村部科教司、生態總站的表揚肯定,《賓陽縣“雙掛鉤”機制抓出秸稈實效》被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編入2020年第17期農業農村科教動態。廣西四野牧業公司建立的區域“種植(回收)+加工+銷售+配送”秸稈利用模式和收儲運産業體系作為全國6家代表性生態農場之一,在全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經驗研討會上作經驗彙報。
據自治區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站長莫宗標介紹,目前廣西已基本形成以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和燃料化利用為輔的“一主兩輔”格局,至今集成秸稈多元化綜合利用模式技術13項,引進和扶持48家秸稈綜合利用市場化主體,培育了1200多個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形成了一批技術領先、基地帶動、規模發展、多産業融合的秸稈循環農業典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