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篤定初心依法履職 只爭朝夕擔當作為
——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楊 盛
數讀答卷
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認真行使職權,狠抓落實,組織召開常委會會議7次;作出決議決定25項;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0件,通過7件,頒佈施行3件;開展立法調研13項;聽取審議“一府一委兩院”工作報告25個,開展專題詢問1次、專項工作評議1次、執法檢查4項、專題調研6項;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82人次;辦理代表議案建議232件。
歷史的長河,遇險灘總是激流澎湃;歷史的腳步,遇荊棘總是鏗鏘有力。
2020年,是南寧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
“大戰大考”前,惟其艱難,方顯拼搏的勇毅;砥礪奮進,方顯答卷的厚重。
這是一份乘風破浪開新局的答卷——理論武裝“鑄魂立心”,疫情防控彰顯擔當,制度建設推陳出新,重點領域立法實現良法善治。
這是一份人民至上暖民心的答卷——監督工作回應關切,執法檢查動真碰硬,代表履職構樹品牌,為民代言馳而不息。
勇擔當善作為
戰“疫”戰貧彰顯人大力量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大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市委決策部署,結合職能職責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
去年2月,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及時研究部署,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發出《致全市各級人大代表的倡議書》,引導組織全市1.1萬餘名各級人大代表參與疫情防控、群防群治和應急保障等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市各級人大和人大代表積極響應號召,立足本職崗位,發揮自身優勢,在醫療、科研、生産等各條戰線上各盡其能,踐行初心使命,展現責任擔當。
緊扣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深入一線指導協調,督促做好物資供應、復工復産複學復課等工作,與基層群眾攜手並肩、共克時艱。
市人大常委會還嚴格依照“一法一決定”保護野生動物,組織開展傳染病防控立法調研,推動提升防範公共安全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能力。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繼續把助力脫貧攻堅作為工作重點,連續第三年開展“立法引領、良法幫扶”“精準監督、鼎力支持”“攻堅克難、依法決定”“脫貧攻堅代表在行動”“擔當作為、堅強後盾”等五大行動,整合各種資源和力量推進脫貧攻堅。
以良法脫真貧。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橫縣茉莉花保護髮展條例、水土保持若干規定,開展自治區扶貧開發條例執法檢查,以法治力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以監督防返貧。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農業生産安排和春耕春播生産情況、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工作情況等報告,開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專題調研。
講政治重學習
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始終
萬山磅薄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建立“第一議題”學習制度, 常委會黨組全面及時系統學、人大機關黨員幹部融入日常學、人大代表結合履職學,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
每一次學習入腦入心,每一次討論收穫滿滿。市人大常委會著力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不斷提高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的能力。
市人大常委會堅定黨對人大工作的全面領導,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於人大工作全過程、落實到依法履職各方面。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對人大工作中的重要事項和重大活動,都及時向市委請示報告。常委會認真落實市委部署要求,依法行使決定權和任免權,及時通過法定程式將市委決策部署轉化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動。
旗幟鮮明講政治,市人大常委會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強學習、轉作風、固根基、樹形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大力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大興學習之風,以學風促作風、以作風促擔當。建立每週2小時自主讀書制度,開展機關幹部職工“每月一講”“每月一研”“每月一評”及“悅”讀分享等系列學習研討活動,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機關領導幹部愛學習、勤思考蔚然成風,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氛圍濃厚,工作作風持續轉變,改革創新、擔當實幹的思想根基全面夯實。
去年,是南寧市人大設立常委會40週年,市人大常委會先後召開座談會、舉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南寧的生動實踐”歷程展等,充分展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和生命力,激發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精神力量。
保善治促發展
高品質立法提升治理效能
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中,改革是動力,法治是保障,立法則是重要支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用法治力量守護碧水藍天凈土。頒佈施行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審議揚塵污染防治條例、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等法規草案;開展邕江保護管理條例等立法調研,推動首府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在開展立法工作時,圍繞按照“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的思路,加強城鄉建設與治理領域立法,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頒佈施行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審議通過停車場管理條例,修訂通過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開展五象新區條例、社會信用條例、展會管理條例(修改)、市政設施管理條例(修改)等調研,做好項目儲備。審議獻血條例(修改草案),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等立法調研,著力織密民生領域的法治保障網。
一年來,市人大常委會不斷創新立法體制機制,抓住高品質立法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探索出建立法規起草“雙組長”工作機制、組織開展立法專項研究、推動縣區人大參與立法等創新舉措,把更多的民意“裝”進法裏。
市人大常委會還堅持把法規實施放在和立法同等重要位置,作出關於全面推動地方性法規進入執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工作的決定,首次對3件法規開展執行情況報告工作,推動地方性法規“立一件、行一件”。
立法成績單的背後,是市人大常委會發揮立法在地方治理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切實做到立法與市委決策相銜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努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強監督求實效
在守正創新中提質增效
一件件務實工作的開展,一個個創新舉措的實施,清晰地記錄了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監督工作的軌跡。
預決算和國有資産監督綜合施策、提質增效,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審查批准決算、預算調整方案;首次組織市人大代表對部門預算進行專題審議;全面應用預算聯網監督平臺,強化預算執行情況和部分重大項目預算支出執行情況跟蹤監督;聽取審議年度審計工作、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聽取審議國有資産綜合管理情況報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管理情況專項報告;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監督,管好人民的“錢袋子”。
圍繞司法工作重心,依法開展人大司法監督。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聽取審議關於“七五”普法工作情況報告、審判監督管理工作情況報告、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報告等方式,加大對司法工作監督力度。
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創新和改進監督方式方法,打好“組合拳”,形成監督工作合力,增強監督整體實效。
推動南寧經濟高品質發展,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是關鍵。市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強經濟、強産業開展監督;組織開展産業大招商工作專題詢問,促進招商引資工作向高端化、專業化、科學化發展;開展強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專項工作評議;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情況的報告;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情況報告;加強規劃、計劃監督,聽取審議上半年計劃執行情況、“十三五”規劃實施和“十四五”規劃編制情況報告。
一枝一葉總關情。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學前教育發展工作報告;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環境品質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開展城市供水節水條例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深化提升工作情況報告,開展《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執法檢查……一項項監督工作的關鍵詞彰顯著人大踐行推動民生事業發展的職責,彰顯履職為民本色。
深聯繫勤服務
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萬千群眾。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將服務代表依法履職作為一項分內要事,盡心盡力,突出抓好站點深度融合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十個一”活動,積極開展“混合編組、多級聯動、履職為民”主題活動,不斷提高代表工作水準,著力打造人大工作“南寧品牌”。
全市110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全部編排到725個聯絡站,精心組織開展代表主題活動。各站點召開民情溝通會、調研座談會等,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和改進;精心組織代表開展集中調研視察活動,圍繞促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代表積極建言獻策。
市人大常委會站在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高度,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深化“兩個聯繫”制度。常委會組成人員與88名基層一線的市人大代表建立常態化聯繫機制,及時答覆或轉辦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做到事事有回應。全年各級人大代表在站點接待和聯繫群眾9.3萬人次。
高品質做好代表議案建議工作。市人大常委會堅持把審議代表議案與制定立法計劃、起草和修改法規結合起來,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主席團確定代表議案8件,常委會對4件議案作出了決定,對4件議案作出處理意見,交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執行辦理;代表對224件建議辦理結果均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
奮楫篤行守初心,忠誠履職擔使命。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市人大常委會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強化政治擔當,依法履職盡責,開創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