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諶貽照 通訊員 湯曉逵
拖拉機帶動打包機械在蔗壟間駛過,幾分鐘就將蔗地裏淩亂的蔗葉卷成捆堆在一旁。裝載機揮動鐵臂,裝上車輛,運往工廠。春耕時節,這是在柳城縣蔗海備耕常見的繁忙景象。
柳城縣的秸稈綜合利用,正打開“農戶零成本處理秸稈、企業免費收穫秸稈、離田作業專業化、秸稈資源有效利用”的“四贏”好局面。2020年至今,該縣主要農作物秸稈利用近50萬噸,綜合利用率從2019年的86%提高到91%,成為全區當之無愧的樣板。“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柳城就是要以實際行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4月2日,柳城縣生態環境局局長馮慶華表達了自己的信心。
疏堵結合 監管智慧化
柳城縣是國家糖料蔗生産基地和廣西糖料蔗生産重點縣。全縣甘蔗種植面積達53萬畝,按每畝産生蔗葉0.6噸計算,每年蔗葉産量達31萬噸,加上其他農作物秸稈,僅2020年該縣的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秸稈産生量約為54萬噸。
以往每個榨季,甘蔗收穫後的蔗葉在地裏焚燒,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如何從源頭抓治理,轉變群眾觀念,從“隨便燒”到“不願燒”,成為柳城縣黨委政府面臨的首要問題。
“焚燒秸稈冒濃煙,美好環境被污染;焚燒秸稈危害大,害人害己真不淺。”春節期間,大埔鎮“百村百戲”宣傳秸稈禁燒文藝演出在靖西村上演,文藝隊把秸稈禁燒知識編成快板,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知識。在太平鎮,一輛輛柳州自産的小E新能源車,車頂裝上大喇叭,車身貼上秸稈禁燒宣傳標語,進村入戶不間斷宣傳。柳城縣通過舉辦“百村百戲”、在蔗區發放資料、修建永久性宣傳欄、懸挂橫幅標語等形式,構建到村、到戶、到人的立體宣傳網絡,調動了全民參與積極性。
作為柳州市秸稈禁燒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試點縣,柳城縣建立了完善的秸葉禁燒網格化監管體系,形成了智慧監控系統識別告警—各級響應—任務督辦—現場處理—及時反饋的秸稈禁燒監管模式。
該縣的“藍天衛士”智慧監控系統,可實現對秸稈焚燒行為自動掃描、自動識別、自動告警、自動精準定位和處理反饋的全閉環管控,24小時全天候監控,告警準確率高達95%以上。
目前,全縣共投入101.1萬元建設8個秸稈禁燒智慧化視頻監控點,監控面積約100.48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該縣還把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列入各鄉鎮和有關部門的考核內容,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制,確保組織到位、管控到位、督察到位。2020年,該縣共發現火點978處,撲滅火點685處,口頭教育580處,查處8起露天秸稈焚燒違法行為,罰款5000元。
機械作業 提升利用率
宣傳上的“導”、智慧監測的“查”和屬地管理上的“堵”都已到位,蔗葉綜合利用工作如何有效開展?這就需要柳城縣拿出打贏這場硬仗的“硬武器”。
2020年,柳城縣出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指導意見》,扶持秸稈收購點建設,整合涉農資金支持鳳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蓮花山農業有限公司、鴻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完善秸稈收儲加工點建設,組建8家村級秸稈收儲合作社,健全秸稈收儲體系。2020/2021年榨季,柳城縣共引進蔗葉切碎還田機16台,引進安徽一家合作社的大型秸稈收集打捆機械進行跨區連片收集作業,秸稈收儲運體系實現鄉鎮全覆蓋。
該縣衝脈鎮優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引進秸稈打捆機、秸稈打包機、秸稈粉碎還田機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示範點建設,通過秸稈綜合利用養殖肉牛100頭,帶動12戶農戶利用秸稈進行肉牛養殖200頭,年消耗甘蔗葉及秸稈超萬噸,為村民發家致富增添了新路子。2020年9月,這家合作社吸引了農業農村部“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培訓班70多名來自全國的農機站負責人前來參觀學習。
近日,記者來到柳城縣太平鎮近潭村的蔗田間採訪時,廣西華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高敬俠正與他的幾位同事在砍完甘蔗的蔗地裏忙碌。“如果我們不來收,這些秸稈就可能會被燒掉。然後整個田野就會煙霧瀰漫。”高敬俠告訴記者,他們這個班組,每天可以機械化回收處理蔗葉30—50畝,“有的拿去做飼料、有的做燃料和肥料。”
綜合利用 延伸産業鏈
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這正是柳城縣調動龍頭企業以點帶面實現秸稈“五化”利用、有效提高綜合利用價值的科學舉措。
在柳城縣龍頭鎮瓦窯村加應屯的柳城縣蓮花山農業有限公司青貯飼料加工廠,2020/2021年榨季一開榨,村民韋人思就與5名同村的漢子,在工廠裏忙著將附近村民送來的新鮮甘蔗尾投入上料機,加工成一袋袋青貯飼料。“只要機器在轉,我們每天可有200元左右的收入。”韋人思説。
目前,這家公司已在龍頭、太平、馬山共設立了5個加工廠,利用甘蔗秸稈加工成餵養牛、羊的青貯飼料,每天約收購秸稈300噸,産青貯飼料300噸,預計本榨季可收購約2.2萬噸,産品主要銷往廣東、湖南、江西、貴州等省。
柳城縣持續發力,發揮項目、資金扶持的杠桿作用,不斷提升全縣秸稈綜合利用水準。2019年和2020年分別投入140萬元和300萬元項目資金,培育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企業和秸稈壓埋還田、打捆離田利用企業12家,年消耗秸稈約40萬噸。其中柳州鑫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回收秸稈進行生物質發電,年消納秸稈約20萬噸;廣西華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將秸稈加工成家畜飼料、鍋爐壓塊燃料、有機肥填充劑等,年利用秸稈達10萬噸。
秸稈禁燒後的綜合利用,不僅讓該縣每畝蔗田可以增加150元左右的效益,而且直接改善了全縣的空氣品質,讓美麗鄉村愈加天藍水碧。2020年至今,柳城縣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6.2%;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8.8%;環境空氣優良率為95.9%,比上年同期增加1.2個百分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