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秸稈綜合利用率超86%
2021-08-04 09:56:5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楊永娟責編:趙瀅溪

  ● 扶持培育一批秸稈綜合利用主體 

  ● 初步形成一批不同區域的收儲運體系 

  ● 總結提煉一批典型模式技術 

  ● 探索構建秸稈綜合利用生態補償機制

  我區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始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主要領導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批示指示要求,大力推進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規模較大、帶動能力強的主體,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基地帶動、規模發展、産業融合的秸稈循環農業典型。目前,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6%以上,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村增綠、農業增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扶持培育一批秸稈綜合利用主體。通過項目扶持、資金補貼,全區累計引進和扶持扶壯扶強華萬、華潤、理昂、琦泉、三堡等年秸稈利用量萬噸以上的龍頭企業48家,四野牧業、甘牛集團等秸稈飼料化利用規模養殖企業83家。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主體實力不斷增強,秸稈離田利用能力穩步提升,全區秸稈離田利用率達25%以上。

  初步形成一批不同區域的收儲運體系。各地按照水稻、玉米、甘蔗秸稈利用和收儲特點,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貼等方式,培育形成1200多個各類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年收儲運農作物秸稈達300萬噸以上。如龍州縣成立了12個專業合作社,設立30多個秸稈收購點;柳城縣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收購點+經紀人”收儲利用體系,忻城縣形成“秸稈換肥料”“秸稈換牛羊”模式。

  總結提煉一批典型模式技術。全區各級農業農村相關技術推廣部門大力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創新和推廣應用,總結提煉了十大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模式和秸稈五化利用、收儲運等六大類集成技術體系。主推模式技術包括秸稈還田循環培肥模式、“秸—飼—肥”種養結合模式、“秸—菌—肥”基質利用模式和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技術,系統解決了一批秸稈肥料化還田、秸稈高效收儲運、秸稈産業化利用等問題,並在我區水稻、玉米、甘蔗等主産區的53個重點縣(市、區)進行推廣應用,累計推廣面積達1.5億畝次。

  探索構建秸稈綜合利用生態補償機制。賓陽縣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秸稈綜合利用與稻穀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掛鉤的“補獎罰”機制,為全區開展生態補償機制提供了經驗借鑒。目前,全區3個設區市、16個縣(市、區)和132個鄉鎮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與稻穀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掛鉤的“三合一”生態補償機制試行試點,取得良好效果。(廣西日報 記者/陳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