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梧州堅持擴綠用綠護綠,連續十一年森林覆蓋率保持全區第一 播下一片片綠色 收穫一座森林城
3月11日,梧州市蒼海湖國家濕地公園裏,市民代表陳絲雨正在參與該市開展的“3·12”植樹活動,這已是她連續3年參加該項活動。當天,梧州約有1.2萬人參與植樹,種植各類苗木37.7萬株。
近日,自治區林業局公佈的全區2021年度森林覆蓋率監測結果顯示,梧州市森林覆蓋率達75.35%,連續11年位居全區第一。
“這是我們多年來不斷擴綠用綠護綠的結果。”梧州市林業局局長宋彤宇稱,該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通過擴大綠量,發掘特色林業産業優勢,以林長制為抓手全力保障生態安全,讓群眾享受森林城市建設所帶來的紅利,“西江河畔綠明珠 生態宜居森林城”的目標基本達成。
A 造林擴綠 生態底色不斷刷新
“我們以‘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和林業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等項目為載體,開展護村林、護路林等建設。”梧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邱勇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共完成村屯綠化美化示範村屯819個、一般村屯1.02萬個;全市獲評“國家森林鄉村”29個、“全國生態文化村”3個。
同時,該市積極實施退耕還林、珠防林等生態修復工程,大力發展速生豐産用材林、特色經濟林和鄉土珍貴樹種造林,每年完成植樹造林20萬畝以上,生態底色不斷刷新。
去年,全市共完成植樹造林29萬畝,佔目標任務的162%;完成國家儲備林基地造林5.19萬畝,佔年度計劃的197.2%。
B 發掘優勢 産業特色成為招牌
“去年梧州六堡茶出口836.4萬元,同比增長5.2%。”梧州海關監管科科長溫志傑説,以“紅、濃、陳、醇”著稱的梧州六堡茶聞名海外。
去年底,該市舉行茶産業發展大會戰茶園建設現場啟動儀式,全面拉開六堡茶生態茶園建設大會戰序幕。眼下正是種植茶樹好時機,該市掀起了六堡茶種植新熱潮。目前,全市茶園面積達18.15萬畝,可年産六堡茶2.5萬噸,綜合産值約110億元。
在岑溪,村民莫思正忙著打理自家的軟枝油茶樹:“我們家靠種植8畝油茶,收入越來越高。”據悉,岑溪軟枝油茶是全國首個國家級良種,廣西油茶“雙千”計劃項目造林97%以上苗木為岑溪軟枝油茶。
而在素有“中國八角之鄉”的藤縣古龍鎮,形成了集生産、加工、銷售、運輸于一體的八角專業市場。鬱鬱蔥蔥的八角林成為帶富一方的特色産業。
這一幅幅特色産業的發展畫面,是該市因地制宜發掘林業優勢,不斷擦亮梧州特色招牌的生動詮釋。
2021年,該市建設自治區級以上林下經濟示範項目4個,獲補助資金380萬元。林下經濟向特色化、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全市林下經濟去年産值達143.88億元,28.6萬戶農戶、77.1萬人從事林下經濟,人均增收3700多元。
此外,該市還出臺了木材加工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相關細則,以政策引導綠色發展新路子。去年,全市共引進15個林産項目,總投資25.52億元,完成木材加工産值83.22億元;規模以上木材加工企業45家,比2021年新增8家;人造板産量332.26萬立方米。該市多措並舉提高林業産業發展品質,生態紅利得到持續釋放。
C 愛綠護綠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在河西片區,萬木吐翠的獅臥山成為城市裏獨特的風景,家住附近的市民黃美霞説:“昔日山體黃土裸露的現象得到有效改善,獅臥山更美了。”另一頭,廣信森林公園被授予首批廣西“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稱號。
近年來,該市以林長制為抓手,持續做好增綠、護綠工作,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動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産業協調發展。
該市聚焦源頭管理,建立“無人機+GPS+生態護林員”的森林資源源頭網格化監管體系,不斷提高森林防火能力,推進梧州西江流域森林火災高風險區綜合治理建設項目完工,開展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強化各類自然保護地保護。
該市全力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加大力度打擊各類涉林違法犯罪,抓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強化伐區日常巡查及建設項目使用林地事中事後監管,切實維護全市森林生態優勢。自2019年以來,該市創新實施了“美麗梧州”國土綠化提質三年行動。截至目前,共完成鄉村振興綠色産業、城鄉綠化提升、生態文化建設、主要通道林相改造、重要道路和節點美化、水岸綠化美化“六大行動”13類工程485個項目,投入資金近10億元,種植各類綠化苗木930萬株,綠化美化通道670多公里。
經過3年的行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廣西日報 記者 夏曉雲 通訊員 杜加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