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摘下的咖啡果將被運往初加工車間。
西林的咖啡樹進入豐收期,農戶採摘忙。
仲春時節,西林縣馬蚌鎮魯維村的咖啡樹進入收果期,一串串飽滿圓潤、紅彤彤的咖啡果挂滿枝頭。3月25日,農戶賀壽成背著籮筐穿梭林間,一個上午采收咖啡果350多公斤,“我的8000株咖啡樹處於初産期,按每公斤4元的收購價計算,預計今年可收入1.2萬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産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産’文章,以産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自從西林兩株觀賞樹被發現是野生咖啡樹後,專家經過調研認定,西林具備發展咖啡産業優勢,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該縣咖啡産業初獲成功並呈規模化發展趨勢。
目前,全縣6萬株咖啡樹向下紮根,向上生長,成為鄉村産業發展的新增長點。2023年,全縣3.5萬株咖啡樹投産,咖啡鮮豆産量5.25萬公斤,年産值21萬元。
A 意外發現“點燃”新希望
西林縣咖啡産業發展的故事,要從鄉村的觀賞樹説起。2018年,該縣農戶農光祿在魯維村發現了兩株挂滿紅色果子的樹,但當地沒人叫得出樹的名字,只因樹開花結果時甚是好看,便被鄉親們作為觀賞樹保留了下來。
農光祿將這兩株樹的圖片發給農業專家進行請教。專家到現場調研時發現,這兩株觀賞樹正是咖啡樹,且樹齡超過20年。經過進一步研究,專家認定西林海拔、氣候、光照等條件非常適合咖啡樹生長。當時,西林也正在探索發展咖啡産業的可能性,在獲知這一信息後,相關部門便組織有意向種植咖啡的農戶外出學習。
萬事起頭難。2019年,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農光祿成立西林縣桂古蒿咖啡貿易公司,從貴州省興義市引進19個品種約4萬株咖啡苗,在古障鎮媽蒿村龍保屯、普合苗族鄉普合村那合屯等地試種。由於缺乏種植技術,又遇上霜凍天氣,4萬株咖啡苗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兩個品種的少量咖啡苗勉強存活。
“當時,上百萬元的投入差點都打水漂,但我們都沒有氣餒。”農光祿説,他的公司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在普合苗族鄉、古障鎮建設咖啡育苗基地,並邀請技術人員對存活的2個品種進行育苗試驗。值得慶倖的是,這次試驗在古障鎮育苗基地有5000株咖啡苗木存活下來。
B 技術“突圍”迎來新生機
“咖啡育種要選擇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坡地,且要搭建保溫棚避開寒潮和霜凍……”農光祿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同一時間,西林支持有意願的産業帶頭人探索育苗好方法,經過兩年的試驗,西林縣最終篩選出2個抗霜凍、挂果量高的適合當地種植的咖啡品種,並總結出一套育苗經驗。
雖然找到了合適的種植品種,但如何保證咖啡苗順利開花、結果,這又是擺在群眾面前的大難題。
“西林冬季會出現霜凍天氣,這種情況在雲南種植咖啡的地區幾乎沒出現過,專家也沒有咖啡樹防霜凍和寒潮的經驗。”從雲南學習咖啡種植與管護技術歸來的西林農戶農前朝認為,需要研究出適合本土化的種植經驗。
農前朝和技術員們白天拿著書本、資料在苗地和實驗基地裏研究,晚上則拿起手電筒,一株一株苗木挨個觀察。經過3年的研究,農前朝和技術員摸索出了經驗:西林平均光照時間比雲南少,因此種植密度需要降低;一座山東面適合種植,但西面卻不一定能種;部分山地山頂能種,山腳卻不一定能種……
在種植技術取得新突破後,2020年,西林開始加大咖啡種植的推廣力度。該縣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將咖啡苗以低價賒給農戶,並跟蹤提供栽培技術,每年保底回收咖啡果,有效激發農戶發展新産業的熱情。目前,全縣成立了2家咖啡種植經營公司,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和收購等服務。
C 強化扶持壯大新産業
從2018年至今,西林歷時近7年時間,成功讓咖啡樹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咖啡已在全縣多地實現規模化種植,未來,我們要將咖啡産業打造成為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西林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林蔚表示。據了解,目前在崇左、東興、玉林及南寧等多地都有推廣種植咖啡樹。
“采收—脫皮—發酵—水洗分級—曬乾—脫殼—篩選分級”,經過一系列初加工流程,3月中旬,一批咖啡果從西林運往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這是西林咖啡産業邁出的關鍵一步。然而,這一産業的發展仍舊面臨著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産品交易需跨省進行、運輸成本高;種植條件要求苛刻、技術人才缺乏;加工業發展滯後、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等。
“我們從強化要素保障、培養技術人才、健全獎補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力,打造咖啡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探索建設加工車間,延伸産業鏈條,以點帶面做強特色産業。”西林縣副縣長劉運日介紹,該縣統籌資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由政府給予規模種植主體每株咖啡苗2元補助,鼓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咖啡産業,計劃到2025年,將咖啡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以上。
咖啡飄出“産業醇香”,讓農戶享受到發展紅利。在咖啡果采收季,農戶王道妹在家門口的基地務工,一天能掙150元。“以前咖啡樹近在眼前都不認識,也沒有喝過咖啡,沒想到現在靠采收咖啡果實現增收。”她説,希望這一産業發展得更好,讓鄉親們越來越有賺頭。(廣西日報 記者 淩 聰 通訊員 梁力升 陸宗林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