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廣高鐵帶旺沿線文旅發展 繪就桂粵“詩和遠方”新畫卷
2024-04-26 19:19:1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從2014年開通之初的開行圖定動車組列車32列、發送旅客368.03萬人次,到2023年開行圖定動車組列車120多列、發送旅客2720.48萬人次,發送人數增長639%,十年間,南廣高鐵成為桂粵兩省區相連的“黃金動脈”,為兩廣地區文旅産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鐵龍穿桂粵 高鐵助力旅遊發展

  旅遊,是高鐵經濟的重要部分,南廣高鐵途經兩廣7市,是兩廣交通經濟大動脈,是連接大西南和珠三角的重要快速通道。十年間,圍繞《南廣高鐵經濟帶發展規劃(2016—2025 年)》提出的把南廣高鐵沿線建設成為區域重要的文化體驗和休閒養生旅遊帶這一目標,鐵路和地方部門攜手組建高鐵旅遊聯盟,挖掘沿線地市旅遊特色項目,利用區內“1至3小時城際高鐵交通圈”,加速人員流動,不斷擴大旅遊客源市場規模。

  路通則財富通。數據顯示,南廣高鐵開通後對鐵路沿線旅遊産業經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今年“廣西三月三”期間,南廣高鐵各大火車站迎來客流高峰,“三月三”假期首日,貴港站、梧州南站單日旅客發送量創下歷史新高,分別發送旅客3.1萬、2.02萬人次,較同期增長6%;4月10日至14日“三月三”假日期間,貴港站、桂平站、平南南站的旅客到達人數分別為12.1萬、3.5萬、4.3萬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2%、11.5%、7.5%。南廣高鐵上大量開行的動車,極大方便了沿線群眾的出行和遊客的到來。以南廣高鐵為引,鐵路獨有的“大交通”與“大客流”優勢得到進一步釋放,有效助力旅遊經濟持續升溫,促進沿線旅遊與鐵路客流的融合發展。

  山水有相約,雙軌推動旅遊消費

  交通是旅遊的載體,旅遊是交通的延續。隨著南廣高鐵的開通,藤縣、桂平、平南、鬱南等沿線縣份因高鐵的到來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今年1月份,一個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觀光團,從廣州南站出發,經南廣高鐵,體驗了粵語發源地梧州的歷史文化,品味了六堡香茗,感受了梧州深厚的茶文化,穿行于被譽為“珠江流域第一峽”的桂平大藤峽,切身體會峽谷的“水急、灘險、山雄、峰秀”,動車所過之處,便是一路風景一路風情。

  經過多年積澱,西山祈福、大明山觀光、龍虎山登高、盤龍峽原始生態旅遊、多彩桂粵7日行等“南廣高鐵遊”旅行項目贏得了不少旅客點讚認可。廣州老牌旅行社“廣之旅”出省遊中心總經理文爽表示,南廣高鐵班次頻密、接待量大,桂粵之間通過高鐵互聯形成深度合作,極大地便利了千萬遊客的出行,將兩廣之間的特色景點連點成線,豐富了南廣高鐵沿線旅遊産品的種類和內涵,提升了兩廣地區文旅産業的整體競爭力。

  高鐵一日還,速度改寫旅遊模式

  廣西坐擁甲天下的山水、多樣的民族風情,廣東是全國最大旅遊客源地之一,原本雙向互補的兩省區卻因為高鐵開通之前漫長的交通線變得互通不暢。

  十年前從南寧自駕到廣州需要8小時以上的車程,乘火車需經湘桂線轉黎湛線,再走河茂線經茂名抵達廣州,全程約14小時。南廣高鐵的開通,讓兩地之間的車程縮短為最快2小時43分,“週末遊”“一日遊”得到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極大地帶動了兩地及沿線的旅遊業發展與繁榮。

  “現在來桂平旅遊太方便,1個多小時就到了,車票又便宜,比自駕實惠多了。”“三月三”期間從柳州到桂平旅遊的陳女士説道。

  “千里高鐵半日還”“高鐵3小時生活圈”,這些新概念的出現,標誌著高鐵正在深刻地影響民眾的出遊理念和習慣,改寫“速度慢、路程長、效率低”旅遊模式,為當下時興説走就走的“特種兵式”旅遊提供了實現的可能,遊客早上可以在南寧吃碗老友粉,體驗壯鄉特色文化,中午就可以登上廣州塔,看都市繁華,享江畔清風。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首《惠州一絕》寫出了兩廣的地域特色,更寫出了兩廣自古的偏遠辛勞。如今,南廣高鐵上一條條“銀龍”穿行在兩廣如畫山水間,便捷高效的運輸速度,舒適溫馨的乘車環境,給兩廣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更為兩廣地區的文旅産業合作與交流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文 駱文宏 安智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