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廣西壯錦:五彩經緯創新傳承織就千年之美
2024-06-07 11:47:52來源:新華網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新華社南寧6月6日電(記者 黃浩銘)一排排形態各異的生肖玩偶,各式花紋圖案的飾品,充滿民族元素的領帶、提包、挂件……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織錦工藝大師譚湘光的工作室裏,用壯錦製作而成的産品琳琅滿目。

廣西壯錦:五彩經緯創新傳承織就千年之美

  6月4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織錦工藝大師譚湘光在工作室查看壯錦産品。新華社記者 黃浩銘 攝

  工作室的中央位置,一台老式的竹籠織錦機見證著壯錦悠久的歷史。

  壯錦是廣西的代表性民族手工藝品,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2006年,壯族織錦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16歲開始學織壯錦,從一名年輕的織娘到壯錦工藝傳承的代表性人物,譚湘光半個多世紀的堅守,為壯錦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傳統的壯錦一般用竹籠機織就。手工藝人按照設計好的圖案,用挑花尺將花紋挑出,再用一條條編花竹和大綜線編排在花籠上,織造時按編花竹一條條地逐次轉移,通過縱線牽引,如此往復。

  數萬次重復單調的動作只能織出幾公分,故有“寸錦寸金”一説。

  傳統的壯錦織造速度慢,寬幅只有30公分。長期從事這項工作的手工藝人容易患上腰椎病,而效率的低下和寬幅不足也限制了壯錦的産品類型和市場推廣。

  面對産品銷路不暢、人才匱乏等困境,一些壯錦織造廠當時紛紛轉型或倒閉,手工藝人被迫轉行。這讓譚湘光認識到,這項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在産品創新和産量提升方面下功夫。

  為了織出更豐富的紋樣,她把壯錦寬幅從30公分擴大到45公分,後來又進一步提升到3米;還通過機械化織造,實現規模化産出,生産效率和經濟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讓壯錦生産規模化的同時,譚湘光並沒有忽視手工傳統技藝的傳承。她在廣西的一些職業院校開設壯錦織造技藝課程,把手工織錦技藝教授給學生。譚湘光大師工作室也作為部分院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

  寬幅與産量的有效提升和年輕力量的不斷加入,為壯錦在設計與應用上的創新打下基礎。以往,壯錦多用於製作頭巾、布袋、嬰兒背帶等,但在譚湘光團隊的不斷探索下,數碼産品保護套、化粧包、馬面裙等壯錦産品不斷推出,圖案和紋路也更加豐富。

  這些貼近市場和潮流的創新更多得益於譚湘光團隊裏的年輕人,范麗華就是其中的代表。

廣西壯錦:五彩經緯創新傳承織就千年之美

  6月4日,兩名實習生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織錦工藝大師譚湘光的工作室裏製作壯錦産品。新華社記者 黃浩銘 攝

  2015年,范麗華在校學習服裝設計時接觸到壯錦,被其精湛技藝和華麗質感深深吸引。第二年,范麗華以一組融入壯錦元素的原創服裝作品參加學校組織的展覽,並加入譚湘光的團隊,從事産品設計、研發和品牌推廣工作。

  “我們研究網絡及社交平臺上的流行趨勢,分析時尚品牌的新款産品,融合最新時尚元素後推出我們的産品。”范麗華説,隨著在校實習生等年輕人不斷加入,工作室的設計團隊已有6人,設計的壯錦生肖擺件、服飾配件等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不少産品剛推出就銷售一空。

  “今年我們通過線上銷售每月可以賣出10多萬元的壯錦産品,隨著粉絲量的增加銷售額還在上漲。”譚湘光介紹。

  去年開始,她和工作室的年輕人組建新的電商團隊,通過短視頻展示各類壯錦産品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定期進行直播賣貨,近期的一場直播就賣出了1萬多元的産品。

  譚湘光過去只專注于壯錦産品的生産,很少看手機,現在每天都要刷幾小時短視頻,不僅尋找創作靈感,也會銷售産品。

  她説,電商直播帶貨可以更直觀地展示壯錦産品,年輕消費群體對壯錦的熱愛也讓她充滿信心。

  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壯錦産品也是各類展覽的常客。廣西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麥西認為,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元素産品的表達與個性化需求,為壯錦産品創造了市場新機遇,既包含傳統技藝又結合了現代美學的産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壯錦正由‘挂在墻上的藝術品’向生活中‘流動的藝術’轉變,為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麥西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