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南寧:絲路交響同奏樂章 文化和鳴綻放異彩
2024-06-24 17:44:16來源:南寧日報編輯:蔡俊聰責編:劉洋

  原標題:絲路交響同奏樂章 文化和鳴綻放異彩

  ——南寧市持續深化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

南寧:絲路交響同奏樂章 文化和鳴綻放異彩

  《春天的旋律·2024》跨國春節晚會在歌舞《壯族敬酒歌》中開場,現場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南寧日報記者潘浩 攝

  藝術家們從世界各地來到南寧激情演奏,為觀眾呈現一場場精彩的藝術盛宴;本土文藝精品和非遺展演相繼走出國門,讓外國友人驚嘆連連……日益頻繁的對外文化交流,持續擦亮的文化活動品牌,讓南寧這座人文之城越來越“國際范”。

  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南寧市持續深化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搭建好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平臺,以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動促進民心相通,打開了一扇扇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擴大了國際交流的“朋友圈”。

  如今,隨著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的“南寧渠道”日益通暢,南寧深耕面向東盟的系列人文交流活動——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南寧國際詩歌周、中國—東盟電影展映、《春天的旋律》跨國春節晚會、跨國中秋晚會、“文化走親東盟行”活動、“南寧渠道絲路交響”跨國採訪行動等,讓中國故事的南寧篇章在東盟各國傳播越來越廣泛。

  國際節會不斷 文化品牌凸顯

  繁花似錦詩盎然,綠樹成蔭歌如海。作為“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南寧市不斷加強自身文化符號與文化優勢的融合,不斷激發民歌活力,將散落在全國各地、東盟各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匯聚在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舞臺上。

  自1999年起已連續舉辦24屆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如今已成為綠城南寧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先後榮獲IFEA(國際節慶協會)最高獎綜合類銅獎、IFEA最佳雜項多媒體銀獎、IFEA最佳全程電視節目銀獎、“2012中國節慶榜·最受大眾關注民族(民俗)文化節慶”獎,2021年還獲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廣西“十佳案例”。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一直走“世界各國藝術家攜手打造盛會”之路,越來越多國際友人的到來,彰顯了南寧市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顯著成效;而世界各國藝術家的積極參與,則為盛會增添了許多亮麗的色彩。

  借助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這一橋梁,在“南寧渠道”功能持續提升的作用下,南寧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廣度不斷拓展、深度不斷延伸,對外文化交流品牌持續做大做強。

  以文化為媒,南寧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廣度不斷拓展;以文化和鳴,南寧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深度不斷延伸。在“南寧渠道”持續升級越走越寬的背景下,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令人目不暇接。

  2023年,首屆南寧國際詩歌周為世界架起了一座通向“詩和遠方”的橋梁。來自中國、俄羅斯、埃及、越南、泰國、老撾、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的40多位著名詩人、詩歌翻譯家、詩歌評論家共襄詩歌盛會,用不同語言為南寧賦詩,讓詩歌點亮綠城。

  第二屆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産周的成功舉辦,為2024年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增光添彩。越南、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以及我國各省、區、市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亮相南寧。市民遊客體驗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傳統醫藥、傳統民俗等非遺項目。

  為持續擦亮“節慶外宣”品牌,南寧市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人文交流的話語共同點和情感共鳴點,與東盟等國家媒體機構聯合舉辦了17屆《春天的旋律》跨國春節晚會,晚會8次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國際傳播重點扶持項目,從創辦時只有1家國外媒體參與,到如今有15個國家(地區)的40多家媒體和機構參與,每年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播出;連續舉辦3屆跨國中秋晚會,注重融合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東盟國家的特色文化、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産等,與海內外共享魅力“中國節”,這不僅是一場傳統文化的慶典,更是一場跨越國界的文明對話和交流;連續舉辦7屆南寧國際傳統舞龍邀請賽,邀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舞龍隊伍參加,各國隊員相互交流學習,提升了技藝、昇華了友誼、弘揚了文化。

  對外交流頻繁 人文交往密切

  以心相交,成其久遠。近年來,南寧市充分發揮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獨特區位優勢和特色文化資源優勢,對外文化交流平臺從有到多、由點及面,對外文化交流品牌效應充分顯現,開拓出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新局面。

  文化薈萃,交相輝映。首屆中國—東盟(南寧)文化月系列活動主打東盟特色,融合戲劇、電影、美術、美食、旅遊等元素,成功舉辦了第十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第七屆中國—東盟電影展映、首屆中國—東盟(南寧)藝術展覽——美術作品展、第十七屆《春天的旋律·2024》跨國春節晚會、首屆邕城電音節·東盟季、首屆中國—東盟(南寧)動漫展、南寧·越人合唱團專場音樂會、2024東盟美食節、“運動綠城·活力南寧”東盟國際體育賽事等9大類近百場國際性文化藝術活動,搭建起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交流對話的新橋梁,展示了中國與東盟交相輝映的文化魅力,擴大了南寧的國際影響力。

  戲劇舞臺,百花齊放。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是南寧市重點打造的中國—東盟文化藝術交流合作項目。2023年,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迎來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第十屆。32個中外一流戲劇團體、42部精品劇目、1000多名優秀戲劇演員齊聚南寧,精彩呈現戲曲百花苑的博大精深和別樣韻味,培育了新的戲迷,出現了“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的空前盛況。許多國內藝術院團和東盟國家藝術院團表示,要經常參加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演出,共同交流戲劇、共敘情誼、展望未來。戲劇藝術讓中國與東盟民眾跨越國度、跨越文明,真正實現民心相通,積極為南寧市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蓄勢賦能。

  文化走親,越走越親。2014年以來,南寧市依託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平臺開展“文化走親東盟行”活動。據統計,“文化走親東盟行”演出團先後走進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9個東盟國家,在當地專業劇場、高等院校、基層社區開展文化活動將近100場,讓東盟國家民眾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和非遺文化之美,達到了“以走促親,以親促心”的文化傳播效果。

  人文之約,跨越山海。中國—東盟博覽會與“南寧渠道”相伴而生、共同成長,在結出豐碩經貿成果的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與東盟的人文交流。隨著中國—東盟關係持續走深走實,每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都匯集了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國際友人,他們跨越國籍、語言、距離的藩籬,展現新時代的民心相通。南寧與各國的友誼篇章,仍不斷續寫。

  做強國際傳播 講好南寧故事

  南寧市充分發揮對接東盟的獨特區位優勢和特色文化資源優勢,用好國際友城資源,拓寬國際傳播渠道,深化對外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走進去”,講好南寧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合作共贏的故事,助力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圍繞國家賦予南寧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定位,南寧市以傳播友誼、文明互鑒為使命,不斷加強與東盟各國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

  今年5月,南寧國際傳播中心掛牌成立,持續建好“雲上絲路”國際傳播矩陣、“魅力南寧”系列海媒賬號矩陣,年均發佈內容6000多條,粉絲量超22萬。邀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際友人參加廣西三月三活動,推出《廣西三月三老外來開箱》系列英文短視頻,吸引海外網友關注。策劃製作《水果自由》雙語紀錄片、英語創意短視頻等系列作品,向海外用戶生動講好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水果故事”。策劃推出《GirlsinNan-ning》《Nanning City Walking Tour》系列英文短視頻欄目,深耕南寧本土資源,助力更多南寧故事“破圈”“出海”。

  為持續增進與國際友城的互動交流,展現南寧對外開放取得的成果,2016年,南寧市啟動“南寧渠道絲路交響”跨國採訪活動,先後走進14個國家的20多個城市,採訪足跡遍佈東盟國家,並延伸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生動記錄雙方在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文交往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見證著中國和東盟各國民眾從相知走向相親的生動歷程,2023年9月舉行的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推動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從“黃金十年”“鑽石十年”邁向“鑲鑽成冠”新未來。

  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血脈相親,友好關係源遠流長,南寧市將持續深化面向東盟的文化交流,不斷增進文明互鑒,促進民心相通。(南寧日報 記者郭少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