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寧建造”持續跨越 一橋一景創“世界之最”
邕江橋梁“生長史”折射兩岸居民生活巨變,彰顯城市發展速度與活力
邕江大橋被稱為“邕江一橋”,它的建成結束了南寧人過江靠舟楫和渡輪的歷史。
南寧大橋是世界首座大跨徑曲線梁非對稱外傾拱橋,它創造了中國橋梁史上的諸多“第一”,成為南寧的標誌性建築。
良慶大橋是目前南寧市最大跨度雙索面懸索橋。
葫蘆鼎大橋的通車使南寧市快速環道閉合成圈。
青山大橋被譽為“邕江最美跨江橋”,主橋橋塔造型由壯族頭巾演化而來,展現了生動的民族氣息。
1964年,邕江大橋建成,南寧人結束了過江靠舟楫和渡輪的歷史;2007年,葫蘆鼎大橋通車,41公里的南寧快環由“C”變“O”;2009年,世界首座大跨徑曲線梁非對稱外傾拱橋——南寧大橋正式建成通車;2017年,青山大橋開放交通,為南寧跨江橋中最高、主跨最長的雙塔斜拉橋……邕江江面上,一座座跨江大橋如巨龍騰空,橫跨兩岸。它們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城市發展的見證,映照著城市的過去與未來。近日,58歲的南寧市民何華向記者講述了他見證的邕江橋梁“生長史”。
邕江大橋建成告別擺渡過江
上世紀70年代末,何華居住在南寧劇場附近。那時,十幾歲的他正是愛玩的年紀,每逢週末他都會約上好友,騎單車過邕江大橋去中山路一帶玩耍。“當時連接橋南的道路還不是星光大道,而是叫體育館路。”何華回憶道,自他記事起,邕江一橋就是江南一帶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當時去江北就只有這一座大橋。我聽父輩説,在這座橋建成之前,從江南到江北不過1公里的路程,還得坐船擺渡。”
邕江大橋,是廣西最早建成的跨越珠江水系大江河的公路橋梁,又被南寧人稱為“邕江一橋”。該橋于1964年竣工通車,邕江兩岸連成一線,從此,南寧人結束了過江靠舟楫和渡輪的歷史。
到上世紀80年代,一枝獨秀的“一橋”逐漸難以承載城市的快速擴張,於是南寧市相繼開工建設“二橋”“三橋”。1988年,邕江上第二座跨江大橋——中興大橋建成通車,將北岸的中堯路、明秀西路、衡陽西路居住區與南岸的五一中路、五一西路一帶的居住區和工廠單位連接,使外環線的西環線形成一個整體。
隨著南寧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江南和江北兩岸民眾交通往來的需要,南接白沙大道、北接教育路和雙擁路的“三橋”——白沙大橋于1992年動工建設,1995年建成通車。
白沙大橋全長2604米,主橋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扇形雙索面獨塔斜拉橋,整體造型如同一條巨龍臥在邕江之上。這也是何華第一次見識到有斜拉索的大橋。“白沙大橋通車時,很多南寧人去現場觀看。我當時隔著老遠就看到它高聳的主塔,第一感覺就是好壯觀!”他説。
大橋建設提速連通市內環線
從“一橋”走到“二橋”,南寧用了24年;從“二橋”到“三橋”,間隔了7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南寧跨江大橋建設開始提速。
“隨著大橋越來越多,用數字排序也不方便了,大家開始直接稱呼橋梁的名字。”何華説,那時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騎著摩托車往返邕江兩岸,説起每一座邕江的橋梁都如數家珍,“蒲廟大橋原名叫邕寧邕江大橋,我記得是在1996年建成。我對它印象比較深,因為橋型和顏色看起來像一道彩虹,所以大家都喜歡叫它‘彩虹橋’。這座橋,當時也是南寧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何華説,1997年竣工的清川大橋,雙向六車道,在上面行車既寬敞又通暢。據説橋面寬度當時在同類型橋梁中為全國最寬。這座橋位於南寧市區西部邕江上游,南接沙井大道和五一西路,北接西鄉塘大道(後改名大學路),是跨越邕江的另一座特大城市橋梁。
對何華影響最大的,則是2007年建成通車的葫蘆鼎大橋。那時,他已搬到柳沙半島一小區居住了2年,過江需繞行白沙大橋。葫蘆鼎大橋通車後,西接白沙大道,東連竹溪大道,補上南寧市快速環道的最後一道“缺口”,快環自此由“C”變成“O”,市民過江有了更便捷的選擇。
2008年,南寧有兩座跨江大橋同時通車——北大橋和桃源橋,它們成為邕江大橋的“左右手”,替邕江大橋分流交通壓力,讓南寧市內環線實現全線連通。
跨江交通升級由“線”變“面”
到了21世紀,南寧進入跨江橋梁建設新時期,南寧大橋、英華大橋、淩鐵大橋、五象大橋、羅文大橋等一座又一座極具特色的標誌性橋梁先後建成,增加了兩岸跨江大橋的密度,跨江交通由“線”發展成“面”,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逐漸呈現在南寧市民面前。
2009年建成通車的南寧大橋,為世界首座大跨徑曲線梁非對稱外傾拱橋,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蝴蝶,是邕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南寧大橋創造了中國橋梁史上的諸多“第一”,成為南寧的標誌性建築。大橋北接青山路,南接五象新區的平樂大道,建成通車後極大縮短了南寧市區和五象新區的距離。
2013年,連通教育路與福建路的淩鐵大橋通車。“以前我們從江南過教育路這邊要繞行桃源大橋或者邕江大橋,高峰期還是很擁堵的,淩鐵大橋通車後就方便多了。”何華説。
2014年通車的英華大橋,連接柳沙片區與江南大沙田。橋型採用單主纜懸索橋,橋塔富有古典韻味,設計靈感來自廣西浦北出土的漢代文物羊角鈕編鐘,既有古典韻味,又有現代美感,展示了廣西豐富的文化底蘊。
“同一年,五象大橋也通車了,進一步緩解了南寧大橋的交通壓力。”何華説,五象大橋一端是五象大道,另一端接英華路,從柳沙片區去五象新區又多了一條便捷交通要道。值得一提的是,五象大橋為雙塔雙索面鋼斜拉橋,是南寧市首座鋼箱梁橋面的大橋。
展示技術革新彰顯城市活力
橋,連接兩岸,也見證城市發展。曾經不可逾越的天塹,隨著一座又一座大橋的架設變成了通途。
2016年建成的良慶大橋,以其神似美國金門大橋的外形,被網友評為南寧寶藏打卡地之一。良慶大橋的主塔和懸索造型與眾不同,它是目前南寧市最大跨度雙索面懸索橋,大橋的兩座主塔,由兩條主纜懸索連接起來。紅色的大橋在碧綠的江水和青蔥的遠山映襯下,宛如一條巨龍在邕江之上劃出的一道優美弧線。“通車以後,我經常帶孩子來這裡畫畫。”何華説,每次來都能看到攝影愛好者在此拍照。
2017年,南寧跨江橋中最高、主跨最長的雙塔斜拉橋——青山大橋建成通車,它被譽為“邕江最美跨江橋”。橋梁的設計極具壯族風情,橋型為雙塔雙索面疊合梁斜拉橋。主塔高度為137米,主跨度達到430米。主橋橋塔採用“壯鄉風情塔”創意,橋塔造型由壯族頭巾演化而來,展現了生動的民族氣息。現在,青山大橋下的沿江區域,植被鬱鬱蔥蔥,白鷺翩躚起舞,綠道蜿蜒向前,而沿江兩岸公園、綠地也成了何華等南寧市民休閒露營的好去處。
此外,邕江上還有三岸大橋、龍崗大橋、羅文大橋、六律大橋、六景大橋等多座橋梁,這些橋梁不僅是南寧交通的重要樞紐,更是南寧城市風景線的一部分,在展示現代跨江橋梁技術的革新與突破的同時,也彰顯了南寧城市發展的速度和活力。
如今,登上橫跨邕江的大橋,觀賞江景成了許多市民、遊客的打卡行程。看著美麗的邕江畫軸,人們無不讚嘆南寧的發展,也更期待南寧的下一次蝶變。(南寧晚報 記者 韓沛/文 宋延康/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