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桂粵共潮生 攜手赴新途
2025-02-13 18:18:49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浩浩西江,出雲貴,貫兩廣,通港澳,奔騰入海,是廣西連接粵港澳最便捷的水運大動脈。

  大通道帶來大發展,一條沿江産業帶正由西向東崛起于西江之畔。

  廣東廣西地緣相連,一直以來,人們常用“兩廣一家親”來表達兩省區密切交流與務實合作。

  近年來,錨定“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廣東省保持緊密聯動、高效對接,推動一批重大合作平臺、項目和事項落地實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準穩步提升,産業聯動發展成效明顯,粵桂協作向深層次多領域拓展,實現多方共贏發展。

  西江春潮涌,桂粵共潮生。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廣西與廣東正攜手並進,務實合作邁出新步伐、展現新氣象。

  軟硬聯通,高站位深化戰略對接

  同飲一江水,兩廣一家親。廣西與廣東山水相連、文化同源,以珠江—西江經濟帶開發開放為紐帶,雙方人流、資金流、物流相互交織,經貿交流合作往來密切。

  近年來,廣西與廣東高層互訪交流頻繁,合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去年2月,廣西黨政代表團赴粵考察交流,兩省區政府簽訂進一步全面深化粵桂合作框架協議,共謀發展新篇,努力打造“龍頭+腹地”融合發展的新標杆、東西部協作的新典範。

  粵桂兩省區成立領導機構,召開粵桂合作領導小組對接會議,推動一批重要事項和重大項目落地見效。從加強産業協同發展,到拓展科技創新合作,從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共築南方生態安全屏障……廣西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紮實推進粵桂東西部協作和各領域務實合作走深走實。

  跨越山河,向東馳騁。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鐵南玉段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玉林市正式接入高鐵網絡,廣西實現“市市通高鐵”。

  如今,早上廣州喝早茶談生意,下午香港購物,晚上回到南寧吃老友粉,這樣的生活圖景已成為現實。這背後,離不開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3小時高鐵交通圈的有力支撐。

  為發揮交通先行作用,粵桂兩省區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同步實施,共同打通交通“中斷點”和“堵點”,建成南廣鐵路、貴廣高鐵等4條通往大灣區鐵路,推動建設柳州至廣州鐵路柳州至梧州段、合浦至湛江鐵路,以及信宜至玉林、北流至化州寶圩、廣寧經蒼梧至昭平等高速公路。

  廣西主動擁抱大灣區,推動鐵路公路主動脈建設蹄疾步穩,水運和航空互聯互通提速升級,“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加快構建,為沿線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在梧州市的各個港口碼頭,船隻往來不絕,裝卸作業繁忙。隨著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3000噸級航道工程全面建成,梧州港2024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西江長洲船閘成為國內首個年過貨量突破2億噸的天然河流船閘。

  “我們將積極打造大灣區的交通物流銜接地,加快構建兩廣互通、通達港澳、連接東盟的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著力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産業融合,構建跨區域産業鏈供應鏈

  “選擇鍾山是正確的!”廣西弘遠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文田説,“落戶鍾山後,房租及人力等成本降低了三成。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公司總産值已經接近3億元,是集團旗下15家公司裏發展最快的。”

  2023年,大灣區企業弘遠集團通過招商引資入駐鍾山縣工業園區,創立了廣西弘遠電子有限公司,將集團部分液晶顯示屏生産業務從深圳轉移至鍾山,形成灣區“前店”、賀州“後廠”的生産格局。

  胡文田透露,目前企業正在籌備二期工程,佈局人工智能賽道,加快由製造向“智造”轉型升級。

  廣西向東覓商機,灣企向西尋空間。我區深度對接大灣區産業分工協作,優化産業結構,將大灣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與廣西的區位、資源、生態等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有序承接東部産業轉移,構建起“粵港澳大灣區研發+廣西製造+東盟市場”的産業協作體系。

  好風憑藉力,越來越多的大灣區企業投資落戶廣西。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新簽約粵港澳企業在桂投資項目860個,協議投資總額2063億元。其中,製造業項目656個,投資總額1487億元。比亞迪、惠科電子、玖龍紙業等大灣區龍頭企業把廣西作為重要投資目的地,不斷加大在桂投資力度。

  共建共享開放平臺。南寧(深圳)東盟産業合作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兩灣”産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廣西·玉林)、江門(崇左)産業園等區域開放平臺加快發展;廣西(深圳)産業合作中心啟動運營,助力粵桂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發揮沿邊臨港産業園區承載作用,吸引三諾數字科技、瑞聲科技等鏈主企業到廣西佈局建設面向東盟的進出口製造基地,基本構建了電子信息、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汽車和特色食品等跨區域跨境産業鏈。

  聚焦産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廣西主動承接大灣區創新要素溢出,建立粵桂科技合作常態化對接機制。推動我區高校、科研院所等與廣東開展科技創新合作,聯合開展粵桂東西部協作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範,加強産學研對接合作,促進兩地人才資源的共享與優化配置。

  協作幫扶,激活鄉村振興“一盤棋”

  近日,粵桂協作重點項目——廣西豐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特色産業研發加工廠在西林正式投産。該項目涵蓋山茶油、姜晶、咖啡三條生産線,隨著産品正式生産,工人們忙碌有序地投入工作。

  “這個廠子開起來後,我進來做工一天得100多塊錢,這裡離家近又能照顧老人小孩,比我出去打工強多了。”公司員工王美珍笑著説。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達1830萬元,其中粵桂財政幫扶資金500萬元。項目建成後,資産及收益分紅歸6個村集體。村集體按5%固定收益分紅,每年32萬元,期限為20年。

  山河之間,情誼綿延。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廣東、廣西積極發揮各自優勢,持續深化攜手協作體制機制,務實推進産業、勞務、消費、人才等重點領域協作,兩省區攜手促振興,共繪鄉村新圖景。

  在上林縣粵桂協作花卉産業示範園內,花農們忙著對蘭花進行澆水、修枝、育苗。“在這裡做花農收入不錯,最多的時候一個月有4000多元。”來自上林縣耀河村的黃素姮告訴記者,園區裏像她一樣的本地花農有200多名,月薪均達到3000元以上。

  近年來,上林縣在廣東深圳市福田區幫扶下,引進粵資企業積極推動粵桂協作花卉産業示範園建設,目前示範園核心區已用地242畝,帶動周邊4個村發展“代種代養”庭院經濟,讓農家小庭院變身美麗“致富園”。

  粵桂兩省區産業協作立足自身實際和資源稟賦,發揮廣東資金、科研、技術、管理等優勢,聚焦廣西優勢特色産業鏈,搭平臺引項目,持續推動廣西協作縣産業提質升級。

  依託粵桂協作機制,廣西還推行“培訓+就業”模式,加大脫貧人口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力度,培育打造“小梁送工”“媽媽工作室”“深百工匠”等勞務品牌,去年新增幫助廣西農村勞動力在廣東省實現就業5.88萬人,在區內就近就業6.97萬人。

  發展是硬道理,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廣東聚焦“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召開全省高品質發展大會,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無獨有偶,廣西則聚焦“經濟高品質發展”主題召開新春第一會,動員全區上下牢固樹立“實幹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説話、讓人民評價”的鮮明導向,唱響高品質發展主旋律。

  新春孕育新的希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西與廣東必將攜手書寫合作共贏的高品質發展嶄新篇章。(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周紅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