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從“綠山頭”到“富口袋” ——多元化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的“廣西經驗”
2025-04-02 16:00:06來源:廣西日報編輯:林姍婷責編:劉洋

  春雨如酥,潤澤新田。在廣西國有博白林場壯美博林香料示範基地內,翠綠的油茶幼林及林下套種的草豆蔻,在雨水的輕撫下,滿溢著蓬勃的生機。

  “我們利用油茶幼林尚未挂果的空檔期開展復層林混交,在林下種植草豆蔻、紅豆蔻等中藥材,待油茶正式投産,每畝每年的綜合收益,有望突破萬元。”林場負責人介紹。

  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內容為主的林下經濟,正日益成為促進山區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

  “十四五”以來,廣西充分發揮和利用森林寶庫資源優勢,深挖林地生産潛力,持續做大群眾增收的“聚寶盆”,推動林下經濟“多點開花”。截至2024年,廣西林下經濟發展面積超過7000萬畝,林下經濟産值達1388億元。其中,脫貧縣林下經濟發展面積和産值均佔全區一半以上。

  聯農帶農,做好“綠色”大文章

  “瞧,今年我們村新種下去的中藥材長勢不錯!春季雨水充沛,得加緊林間管護,預防雨水沖刷造成幼苗損害。”

  在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古池村林下種植基地,該村黨總支部書記梁啟軍一邊查看中草藥的生長情況,一邊悉心地向村民傳授種植經驗。

  金秀地處廣西中部,全縣擁有藥用植物1300多種,堪稱全區最大的“藥物基因庫”,亦是廣西中草藥品種最為齊全的縣份之一。其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尤為適宜雞血藤、佩蘭、牛大力、五指毛桃等中草藥生長。

  近年來,金秀通過積極招商引資,引入龍頭企業,成功打造自治區五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金秀匯萃本草瑤藥産業示範區。通過向群眾免費提供種苗,構建起“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緊密利益聯結體,帶動周邊農戶踴躍投身種植。

  “我們每年免費提供至少30萬株種苗給農戶,特別是脫貧群眾種植,帶動全縣瑤藥種植5萬多畝,産業還拓展至桂林、柳州及來賓市武宣縣等地。”企業負責人黃良安介紹,公司目前在金秀髮展了5個合作社,有8000多名農戶跟隨種植瑤藥,農戶年均增收超1萬元。

  鄉村要發展,農民要增收,潛力在山,希望在林。往昔,由於農戶土地較為零散,且發展林下種植、養殖項目成本高,鄉村地區的林下經濟僅停留在小規模家庭種植的經營模式,難以形成顯著經濟效益。

  為推動林下産業規模化發展,廣西大力推廣“企業(林場、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以林下經濟示範項目培育龍頭企業、塑造品牌,強化科技支撐,將各個示範點串點成線、連線成面。

  以林藥産業為例,目前,全區已選出3批“定制藥園”,共40個中藥材種植基地。各地以建設“定制藥園”基地項目為依託,建立由“政府引導、基地種植、企業加工流通、醫院採購、農戶參與生産”的多要素聯動、多主體合作、多領域協同的産業生態,並形成了完整且可持續的中藥材産業體系。通過項目利益聯結,開展購銷合作,不僅解決了種植戶的後顧之憂,讓農戶獲得穩定收益,還有效拓寬了當地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目前,僅金秀全縣註冊的中藥材種植的公司(合作社)就達60余家,已建成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20余個,瑤藥産業已逐步構建起涵蓋育種、種植、回購、加工、康養旅遊、銷售等多個環節的綠色産業鏈,帶動全縣3萬餘林農人均年增收3800元。

  多元發展,林特産業“遍地開花”

  茶香嫋嫋,飄溢千里;茶樹青青,富澤萬家。“油茶+N”是廣西林下種植的典型模式之一。當下,廣西正全力實施加快油茶産業發展三年行動,將這一模式作為推動産業轉型的重要舉措,把油茶與用材林、珍貴樹種、其他經濟林進行複合套種,實現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漫步在岑溪市誠諫鎮石橋村,只見油茶林下,一壟壟六堡茶順著山頭蜿蜒伸展,村民們正忙碌地進行除草、施肥等林間管理工作。

  岑溪市是岑軟系列油茶最適宜種植區之一,同時也是六堡茶的傳統産區。當地群眾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創新“油茶+六堡茶”林下套種模式,將昔日的荒山低産林改造成群眾增收的“聚寶盆”。

  “我們以‘油茶+N’複合種植提升林地效益,通過科學套種形成多樹種混交林,茶樹成活率達95%以上,種植成本降低30%,畝均産值大幅增長。”石橋村黨支部書記黃恒賢介紹。

  2025年,岑溪市計劃新種油茶2萬畝,其中雙茶套種超過一半,豐産後將躋身千萬元林業産業,該市雙茶套種項目已獲得省級經驗推廣。

  這邊,誠諫鎮石橋村雙茶種植散發著勃勃生機;那邊,梨木鎮社護村黃秀權林下養殖的生態雞正自由自在地覓食,不時傳來歡快的雞鳴聲……正是靠著這些雞,黃秀權成了村裏的致富能手。“我在林下放養的三黃雞,白天在林子裏吃蟲蟻,傍晚我再給它們補兩把玉米、米糠,這樣養出來的雞,肉質緊實,皮滑肉嫩,品質可好了,不少商超老闆提前半個月就來訂購。”黃秀權滿臉喜悅地介紹。

  目前社護村共有雞場38個,每個養殖場養殖三黃雞1萬羽以上,年出欄約120萬羽。2024年,該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3多萬元。

  除了林下種養,隨著旅遊市場的復蘇回暖,“林+藥+遊”“林+花+旅”等“花式打法”,逐漸成為我區林下産業發展主流。

  2024年,全區林業旅遊與休閒服務業産值達2300億元,佔全區旅遊消費收入的1/4。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創建林業生態旅遊國家級品牌67個,自治區級品牌378個。

  政策加持,群眾樂享生態紅利

  今年,林下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做好‘土特産’文章,發展林下經濟,促進鄉村特色産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發展,在加快新時代林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中,也明確了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集約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十四五”林下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系統謀劃,將全區劃分為桂北、桂西、桂中、桂東、桂南五大區域,分品種、分類別打造林下經濟産業圈,提出區直林場“擴大經營規模總量、建設高標準示範基地、打造區域特色品牌”的目標,精準聚焦發展瓶頸,妥善解決了發展什麼、在哪發展、誰來發展、怎麼發展的關鍵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林業局局長蔡中平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受訪時表示,要推動林下經濟高品質發展,需積極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

  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模式創新至關重要。實踐中,廣西探索出一系列林下經濟發展經驗:

  依託六萬大山、九萬大山、十萬大山等山脈走向,在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等市多點打造林下種植及林下養殖精品基地、重點縣域,以“量”取勝。

  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林下産品。例如,在百色、河池等山區重點發展林下種植中草藥、食用菌等特色農産品;在南寧、柳州等丘陵地區推廣林下養殖家禽、蜜蜂;在環南寧森林旅遊圈、花山—十萬大山邊關生態旅遊帶等區域發展林下休閒旅遊精品等,注重提升林下經濟的品質。

  此外,大力推動林下經濟“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一場一品”,指導支持龍頭企業、協會推進“桂系”林下産品品牌創建。截至2024年,全區林下經濟知名品牌達到192個,涵蓋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等多個領域。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從“綠山頭”邁向“富口袋”,林下經濟讓越來越多的八桂鄉村美起來、富起來、旺起來。以林藥、林禽、林菌、林蜂等為代表的林下經濟生態紅利,惠及全區超過1200萬鄉村群眾。多元化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為“兩山”轉化貢獻出可複製、可推廣的“廣西經驗”。(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王艷群  通訊員 張雷 李明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