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林改一招棋 盤活萬山綠
2025-05-16 12:43:41來源:廣西日報編輯:劉洋責編:劉洋

  原標題:林改一招棋 盤活萬山綠

  廣西探索集體林區高品質發展新路徑

林改一招棋 盤活萬山綠

在扶綏縣渠舊鎮崇邊村國家儲備林項目基地,幹部群眾一起種植油茶和堅果苗,推進國儲林實現“一地多收、效益疊加”。(扶綏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五月的八桂山巒,翠綠間跳動著改革的韻律。在梧州,無人機掠過油茶林勾勒的邊界,枝葉沙沙,訴説著集體林改如何喚醒“沉睡”山林,讓生態與經濟共振。手握林權證的村民感慨:“界線劃清了,樹根扎穩了,大夥進山幹活都更踏實。”

  廣西集體林地面積達2.16億畝,位居全國前列。2024年7月,廣西全面啟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圍繞“三權分置”、確權登記等9項任務,全面激活山林“綠色引擎”,推動集體林區高品質發展。

  截至目前,改革已在森林資源增長、生態品質提升、林區産業壯大和群眾增收等方面初顯成效,力爭2025年建成權屬清晰、監管有效的集體林權制度,全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推動實現“生態美、産業強、百姓富、治理優”的有機統一,為我國南方集體林區生態經濟協同發展探索路徑。

  1 精準確權:夯實林權改革根基

  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首先要確權。確權不是冰冷的程式,而是暖民心的工程,讓山林一步步從“模糊版圖”變為“清晰家底”。

  在賀州市八步區裏松鎮文漢村,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一場林權確權登記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村民們圍聚在一起,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一絲疑惑。林業工作人員拿著圖紙和儀器,耐心地向村民解釋著相關政策和確權流程。“這關係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每一塊林地的邊界、面積,我們都要精確核實。”一位工作人員再三提醒。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山定權”即落實集體林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三權分置”,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為打好確權登記這場“攻堅戰”,廣西不斷完善林業、自然資源部門協同機制,聯合製定《加快全區林權確權登記工作方案》,積極推進國家級林權登記提質增效試點工作。各地創新地籍調查模式,有效降低了發證成本。

  賀州市八步區便是一個典型範例。當地聘請第三方測繪機構對試點村集體林地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整合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自然資源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數據,逐宗核實更正權屬重疊、界線不準、面積不實、地類不符等問題。同時,疊加使用高清正射影像、三維模型及調查App三種技術提高權屬界線核實準確度,並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打造網簽系統,實現農戶線上簽字認證、查詢調查成果及辦理進度,有效破解村民因外出務工等原因無法現場指界和認證的難題,切實保障了林農的合法權益。

  2025年年初,梧州市深化集體林改工作專班舉辦林權類不動産權證集中頒證活動,向梧州市龍圩區廣平鎮淑裏村5個村民小組共115戶村民發放了首批林權類不動産權證,涉及宗地數420宗、林地面積4700多畝。

  這是梧州市通過“整村推進”模式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取得的新突破。截至目前,梧州市完成林農林權類不動産權登記宗地數2600多宗,涉及林地面積3萬多畝。蒼梧縣天洪嶺林場、岑溪市七坪林場、軟枝油茶林場完成國有林場林權類不動産權證發證面積4.2萬多畝,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效明顯。

  2 規模經營:激活林地發展潛力

  曾經,集體林地分山到戶導致林地碎片化,小農生産模式引發了粗放經營和效益偏低等問題。如今,在玉林北流市的“國儲林+八角産業”鄉村振興示範基地,情況已截然不同。

  站在基地的觀景臺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八角樹鬱鬱蔥蔥。基地負責人介紹:“我們採取‘林地入股’‘林木變現’‘保底分成’‘託管分紅’等多元合作方式,引導農戶依法自願流轉林地經營權。”對八角、油茶等經濟林,投産後項目公司按照每年實際産量1%的比例折價給予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桉樹等用材林按照每年3元/畝的收益給予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八角種植戶除林地一次性補助外,每年按實際産量每畝再分産10%—20%。分産收入達75.2萬元,既提高了林地利用率,也充實了林農的“錢袋子”。

  為促進林地流轉經營,廣西以國家儲備林建設、商品林“雙千”基地建設、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為抓手,統籌推進集體林場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大力推廣實施“國戶聯營”“場村聯營”“場戶聯營”,積極探索租賃經營、合作經營、委託經營、股份經營等模式,實現規模經營、集約發展和多方共贏。同時,依託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充分利用開發性政策性優惠貸款,引導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與村集體或林農開展合作,按照雙方約定將預期收益量化後形成權益憑證。截至2024年底,累計開展林票合作經營林地面積8.4萬畝,惠及1.59萬戶,印發林票總額1.17億元,撬動3.9億元社會資本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3 金融賦能:注入林業發展活水

  林業經營投資額度大、回報週期長、經營風險高,資金支持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的關鍵。在廣西國控林擔公司的辦公室裏,工作人員正忙碌地對接著各種業務。公司通過“融資擔保公司擔保+銀行放款+國控林擔兜底收儲”“銀行放款+國控林擔兜底收儲”等模式,推出“桉樹保”“杉樹保”“油茶保”“桉樹託管保”“桉樹營林保”“活立木供應鏈金融”等擔保産品,為林業作物規模化種植保駕護航。

  為充分發揮金融“活水”作用,廣西不斷拓寬林權抵押貸款、信用貸款、貸款貼息、保險等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設立林業專業分支機構或林業金融事業部,創新提供覆蓋林業全産業鏈、全生命週期的金融産品和服務。突出放活林權收儲擔保,探索“銀行+擔保+保險+收儲+森林經營”組合開發模式,提高林權抵押率。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廣西林業金融貸款餘額1358.53億元,同比增長11.58%;“桂惠貸—木材貸”貼息貸款餘額12.08億元,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2400萬元,全區林權抵押貸款餘額231.76億元,同比增長16.02%。

  2025年4月,廣西發佈第3號總林長令,聚焦“穩確權、擴流轉、強産業、活金融”核心任務,協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五大攻堅。強化試點改革攻堅,圍繞林權確權登記、適度規模經營、林木採伐管理、林業金融創新等關鍵領域,紮實推進南寧、玉林、河池3市綜合改革試點及武鳴區等26個縣(市、區)專項改革試點,加快形成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強化普惠金融創新攻堅,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林業項目,創新“油茶貸”“林下經濟貸”等特色信貸産品,建設集林權交易、金融信貸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推動“投貸保擔”聯動,破解林業融資難題。

  深化集體林改,提質興業利民。廣西正沿著科學規劃的道路,持續優化林地經營權登記,積極推動林業金融創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深走實,將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王艷群 通訊員 張 雷 楊 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