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來幫你捶背”“爺爺,我來給你讀書”……一群活潑可愛的“紅領巾”走進貴港市港南區八塘街道高嶺村愛心食堂,有的為老人讀書讀報、有的幫老人捶背、有的打掃衛生。
每到週三,高嶺村愛心食堂便熱鬧非凡。高嶺村小學都會組織一批學生到愛心食堂,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
“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幸福。”高嶺村村民曾鳳珍感慨地説。
近年來,貴港市圍繞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新格局中“全社會共同參與”要求,積極探索社會力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模式,創新打造“石榴花愛心食堂”,使各族群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共建共享宜居康壽美麗家園。
“我們統籌社會資源,一體構建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貴港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梁石堅表示,該市以“縣主導、鎮主抓、村主推、企業主力”的政企統籌共建模式,籌集社會資金200多萬元,建成77家“石榴花愛心食堂”,保障超15萬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就餐服務需求。
據了解,貴港市通過“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方支持方式,結合各村(社區)實際籌資情況,採取差異化就餐補助的辦法。特困老年人可以免費享用愛心餐,低保老年人每餐支付1—2元,其他老年人個人每餐支付2元。
“我們在‘石榴花愛心食堂’融入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內容,通過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增進‘五個認同’。”港南區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陳炯然表示,“小食堂”已經成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團結、樹立文明新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陣地”。
貴港市光彩事業促進會服務中心主任徐瑤介紹,首個“石榴花愛心食堂”建成以來,貴港市依託愛心食堂累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宣講等服務活動500多場次,開展留守、空巢、孤寡等特殊困難老人巡訪關愛活動80余次,關愛老人3000多人次,持續提升各族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何明華 通訊員唐遠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