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在這裡觀測到了赤眼鱒、翹嘴、鯉魚等魚類的身影!”7月17日,平陸運河集團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工程師陳柱站在魚道觀測玻璃前興奮地説。
在欽州水域,生活著河鱸、赤眼鱒、鰻鱺等多種魚類。過去,由於欽江舊青年水閘的阻隔,下游的魚類失去了洄遊遷徙路徑。
為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建設給當地魚類帶來的影響,平陸運河建設者們深入研究當地魚類的生活習性,組織專家打造了480米長的專屬魚道,為下游魚類的洄遊提供路徑。這也是國內首條為合浦絨鰲蟹、鰻鱺等洄遊生物設計的專用通道,當地魚類中斷半個多世紀的“回家之路”在此得到接續。
“魚道採用垂直豎縫式魚道和鰻魚道結合的方式。垂直豎縫式魚道主要滿足鯪魚、赤眼鱒、河鱸等魚類洄遊需求;鰻魚道則鋪設塑膠攀爬基質,滿足合浦絨螯蟹、鰻鱺等具有攀爬特性的水生生物需求。”陳柱介紹。
從青年樞紐沿欽江順流而下,在平陸運河航道15標的兩岸,施工正熱火朝天進行中。航道兩岸分佈的紅樹林綠意蔥蘢,白鷺翩翩起舞,並未受到過多驚擾。
如何在工程建設的同時保護好紅樹林?
“我們在建設過程中嚴格落實紅樹林保護措施,實時監控施工過程紅樹林周邊泥灘變化情況,發現問題立即調整施工時序,避免破壞紅樹林。同時,加強互花米草監測,及時掌握紅樹林異地修復地塊紅線範圍內的互花米草復發和除治動態。”欽州市林業局副局長羅崠介紹。
“項目合理調整各施工點機械設備數量和施工強度,採取間歇施工,避免出現大規模泥土擾動,減少懸浮物數量。”平陸運河航道15標段安全總監陳志宗介紹。在施工之前,施工方實地勘測施工周邊的紅樹林具體分佈情況,根據分佈情況,在紅樹林周邊佈置防污簾。同時,安排專人每週採用“航拍+現場踏勘”雙保障,監測紅樹林葉片附泥、病蟲害情況,發現問題立即組織專人處理並上報林業局。
“我們特別加強紅樹林分佈區域周邊的水質管控,對紅樹林相關堆存場出水口建立‘一口一監測’機制,每個排水口設置24小時濁度自動監測儀,一旦發現超標排放立即啟動預警並停止排水。”平陸運河集團工程部副部長班文輝介紹。此外,運河集團還委託專業第三方機構開展紅樹林生態監測工作,佈置監測站位62個,對紅樹林進行全過程的健康監測。
開工建設以來,平陸運河工程嚴格按照環評報告和批復、綠色工程“一體系兩清單”等要求,在最優資源節約利用、最優水土流失管控、最優生態保護、最優低碳綠色發展上狠下功夫。圍繞“河暢、水清、魚翔、岸綠、景美、低碳”的建設目標,這條世界級運河正通過打造綠色工程,構建工程與自然融合共生的典範。(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馮 源 通訊員 覃健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