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市興安縣華江瑤族鄉,各村寨都有“果凍水”,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遊玩。韋穎琛/攝
“7月至8月,客房天天滿客,提前半個月都未必能訂上。”桂林市興安縣華江瑤族鄉一家高端民宿負責人對記者説,儘管房價不低,依舊是一房難求。
走進華江,貓兒山翠竹搖曳、溪水潺潺,一棟棟風格別致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各地遊客紛至遝來,讓這個深藏于桂北山區的瑤族鄉煥發出勃勃生機。
昔日的山旮旯,如今成了受追捧的網紅度假地。蝶變背後,是興安縣近年來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為紐帶,整合政策、金融、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民宿産業的創新實踐。
1 暢通山路,深閨美景引客來
踏入貓兒山漓江源大峽谷,清涼之感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一個個遊客盡情享受“窩囊漂”,在平緩河道上躺平,隨波逐流而下。
“躺在粼粼水波上,頭頂藍天白雲,整個人都治愈了。”遊客張先生説。
今年暑期,“窩囊漂”成為遊客們競相體驗的熱門項目,貓兒山景區接待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0%。
華江位於貓兒山南麓,壯、漢、瑤、苗等多民族同胞在此和諧共居,總人口1.82萬人。在貓兒山景區、老山界龍潭江景區的帶動下,華江全鄉遊客接待量和營業收入均實現大幅增長,鄉村旅遊熱度持續攀升。
作為漓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貓兒山滋養了華江眾多村寨。但長期以來,崎嶇狹窄的山路,讓許多遊客望而卻步。
為此,興安縣統籌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大力推進道路、環保、通信等領域的建設工作。今年元旦,投資3億元、長8.1公里的華江旅遊公路(一期)正式通車。目前,華江旅遊公路(二期)已納入規劃,通信等設施正持續完善。
“以前客人下高速後還要開1個多小時山路,現在走旅遊公路20多分鐘就能到村,遊客明顯多了。”緊鄰貓兒山景區的“潺與蟬”民宿主理人蔣濤告訴記者,他經營的民宿有9間客房,暑期入住率100%。
“交通便利了,貓兒山的索道也開始建設,未來更加可期。”蔣濤信心滿滿。
2 政策賦能,民宿産業邁新局
“5年前開農家樂時,客人吃完飯就走,根本留不住人。現在我們做高端民宿,房價漲到800元至1600元一間,還是客源不斷。”位於同仁村的“有樹”是華江首傢具有一定規模的中高端民宿,主理人廖楊新見證了華江民宿業的轉型升級。
大學畢業後,廖楊新返鄉與父母共同經營農家樂,發現傳統農家樂模式難以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於是,他赴浙江莫幹山考察學習,將農家樂升級為集住宿、餐飲、泡湯泉、瑤浴等服務為一體的精品民宿,不僅留住了遊客,還積累了“第一桶金”。
“有樹”民宿的成功,帶動了更多投資者加入。曾從事竹木加工業的楊軍、涂小燕夫婦到江蘇的民宿學校學習後,在竹林寨建起“溪溪相遇”民宿,12間客房價格均在千元以上,今年“五一”開業以來生意火爆,暑期入住率超95%。
從零散化、低端化到集群化、精品化,華江民宿産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與金融的支撐。為破解民宿發展的資金、土地瓶頸,當地打出政策組合拳:通過宅基地改革試點等舉措盤活閒置農房,大力支持村民開辦民宿;金融機構推出創新産品“民宿貸”,為酒店、民宿及旅遊項目經營者提供最高500萬元的貸款。
清風拂過“醉楓民宿”的院落,老闆唐愛明為遊客辦好入住手續後,笑意舒展。
“多虧了‘民宿貸’,無抵押,資金一週就到賬,支持力度很大。”2023年,返鄉創業的唐愛明通過“民宿貸”,無抵押獲得近100萬元貸款。今年6月,他經營的“醉楓民宿”,開業即迎來火熱的暑期市場。
截至今年8月底,廣西興安農村合作銀行華江支行已向100戶民宿及餐飲業經營者提供貸款,貸款餘額3000萬元。目前,華江已有民宿和農家樂100余家,其中中高端民宿30多家,涵蓋了中式美學、現代簡約、親子度假等多元風格。
3 守住青山,各族群眾享紅利
山腳下的“茶也客棧”,陳峰坐在茶桌前,緩緩沖泡六垌茶。不一會兒,熱氣氤氳,茶香四溢。她開辦的“茶也客棧”,每年都會吸引眾多茶文化愛好者前來採茶制茶。
“茶葉品質與生態息息相關,保護好六垌茶這個品牌,就必須守護好這片山水。”興安縣六垌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峰説。
六垌茶是華江特有野生茶樹品種,生長于貓兒山及周邊區域海拔300米至1200米的竹林間,茶香純正、湯色明亮。陳峰自幼習茶,2016年返鄉創業,重振制茶這門老手藝。在她的帶動下,當地茶農戶均年增收5000元至3萬元。
“綠水青山已成為華江各族群眾的‘幸福靠山’,以此打造美麗經濟。”華江瑤族鄉鄉長李萍介紹,當地將環境保護納入村規民約,定期組織開展巡河、巡山、垃圾清理及環保宣傳工作,細化保潔分工、垃圾處理、野生動物和植物保護等規定,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守護生態環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生態+旅遊”的發展模式,讓華江各族群眾共享發展紅利。以往外出務工的各族青壯年如今紛紛返鄉,有的在景區或民宿就業,從事客房服務、廚師、後勤等工作;有的通過供應農産品、製作手工藝品等實現增收。
華江鄉村旅遊發展實踐,是廣西推進民族村寨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縮影。2021年以來,我區以民族村寨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試點項目為抓手,大力推進和美村寨建設。華江的潘家寨、垌子坪寨、鳳凰寨被列入試點打造,每寨獲300萬元至500萬元資金支持,培育“華江九寨”品牌。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偏遠山區,到人人嚮往的詩和遠方,華江通過創新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成為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一個生動注腳。
據悉,我區共遴選四批59個村寨作為民族村寨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試點。自治區民宗委等部門每年將30%以上的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用於民族村寨建設。目前已累計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17億元,帶動其他財政及社會資金超100億元,通過旅遊促進就業增收,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何明華 通訊員 韋穎琛 楊蘭桂)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