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關鍵環節,廣西人社部門推出22條行動舉措
招工有補助 社保能減負
南寧學院2025屆畢業生夏季校園招聘會現場。 (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供圖)
近日,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印發《全面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服務壯大實體經濟推動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圍繞企業用工、人才支撐、社保減負、勞動關係、政務服務等關鍵環節,推出22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優化人社領域營商環境,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創新發展。這一系列舉措究竟如何發揮作用,又將給企業和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1 用工保障:築牢企業發展人力根基
企業發展,用工是關鍵。廣西此次推出一系列用工保障措施,能否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題?
加強企業吸納就業政策支持是首要任務。廣西充分運用稅收優惠、就業補貼、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等政策,推廣“直補快辦”模式。其中,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亮點突出:吸納畢業年度及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就業,簽合同並足額繳納保險費3個月以上的企業和社會組織,按每人1500元發放補助,政策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給予企業吸納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招用特定人員的企業,按實際繳納社保給予全額補貼。“這一舉措減輕了企業負擔,也提升了企業吸納就業積極性。”廣西龍頭裝飾集團負責人左可偉説。
支持企業吸納就業見習方面,2025年全區募集見習崗位不少於2萬個,就業見習基地認定向重點領域、行業、企業傾斜。見習基地吸納人員,每人每月1500元補貼;滿留用率達50%以上的,留用人員補貼提至2000元/月;見習期未滿簽合同的,還可給予剩餘期限補貼。此政策為企業提供了人才儲備渠道,也為青年積累了工作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擴大社會保險補貼範圍,重點行業中小微企業與重點群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保險費,按個人繳費額25%給予個人補貼,期限1年。企業普遍反饋,該政策可以減輕勞動者負擔,有助於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實現雙贏。
在重點企業用工保障上,落實“四個明確”服務機制。分級建重點企業名錄,發佈人社服務供給清單,加大“點對點”招工送工力度;啟動“企業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人社服務專員“一對一”對接重點企業。針對用工困難企業,“一企一策”幫扶,及時解決用工難題,保障企業正常生産經營。
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機制,開展創業擔保貸款擴面增量行動,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最高30萬元,小微企業最高400萬元,鼓勵無還本續貸。引入優質資源參與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運營,加大創業補貼支持,給符合條件的創業者發放一次性補貼。這一系列舉措有效激發創業活力,以創業帶動就業,營造良好就業生態。
同時,健全高品質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實施三年行動推動就業服務下沉基層,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給予相關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業創業服務補助。開展特色服務行動,擦亮就業服務品牌,提升服務可及性與影響力,讓企業和求職者更便捷獲取就業信息與服務。
2 人才引育:為企業創新注入核心動力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人才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廣西在人才引育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又將如何助力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廣西建立自治區級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培育庫,培育標杆企業。通過開展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精準對接重點行業企業,提供訂單式、項目化服務,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發揮國家級柳州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示範帶動作用,打造專業高效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為企業輸送優質人才。
“技能強企”行動助力企業提升職工技能水準。企業開展相關培訓可獲補貼,不同技能等級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都有明確補貼標準,激勵企業加強職工技能培訓,增強整體競爭力。
聚焦産業和民生需求,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為引領,構建“1+19”技能人才體系。突出新質生産力和民生領域技能培訓,將人工智能領域相關職業列入急需緊缺職業目錄,培訓補貼標準最高上浮20%。
打造産教評技能生態鏈,推行“崗位需要+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模式,以産業鏈鏈主企業等為主導,各方共建技能生態鏈。同時發揮技工院校主陣地作用,推廣特色培訓模式,推行“新八級工”制度,健全薪酬激勵制度。
完善高層次人才引育平臺,實施青苗人才普惠性支持政策,為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提供科研啟動經費和生活補助。實施自治區特聘專家項目,支持企業申報平臺,對新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給予經費資助。開展數字人才培育三年行動,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吸引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提供創新智力支持。
深化職稱評價制度改革,圍繞重大戰略、重點産業動態調整職稱評審專業,設立特色評審專業,制定符合産業和企業人才成長特點的評價標準,指導民營企業職稱評委會工作,科學評價人才,為其提供公平晉陞通道,激發積極性與創造力。
加大外國人才引進力度,支持企業申報國家外國專家項目,開展服務保障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落實證卡融合集成,提供便利人社服務,為企業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這些舉措全方位構建人才引育體系,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3 三管齊下:全方位護航企業發展
社保、勞動關係以及人社服務,如同企業發展的“穩定器”“潤滑劑”和“助推器”。廣西在這些方面又有哪些精心佈局?
社保紓困惠企上,持續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延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失業保險總費率降至1%,工傷保險費率下調50%;延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提高相關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生産經營困難企業可申請緩繳部分保險費,政策執行至2025年12月底。發揮工傷保險防風險作用,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傷預防工作,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同時,提升社保經辦服務便利,健全機制、強化社銀合作、探索新技術應用、完善參保繳費銜接流程,既減輕企業社保負擔,又保障職工權益,還提升了服務便利性與效率。
勞動關係護企方面,推動健全和諧勞動關係。加強三方機制建設,建立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和正常增長機制,推廣電子勞動合同系統。強化勞動爭議協商調解,完善多元處理機制,建強調解仲裁隊伍,指導企業建立內部協商機制。優化勞動保障監察服務,用銀行保函替代工資保證金,優化“桂薪寶”平臺功能,推進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營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內部環境。
人社服務暖企領域,提升服務效能。遵循“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原則,開展相關活動,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深化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建設。優化涉企行政檢查,採取包容審慎監管,推行“服務型”執法檢查,做好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工作。強化宣傳推介引導,雖未詳述具體內容,但可助力企業和社會更好地了解與運用政策措施。
廣西塔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振寧認為,廣西推出22條措施,從用工保障、人才引育、社保紓困、勞動關係維護到人社服務提升,全方位、多層次地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隨著這些措施的逐步落實和推進,廣西實體經濟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高品質發展。”龍振寧表示。(廣西雲-廣西日報記者 姜界峰 秦 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