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平塘:探索“411”工作體系 推動實現高品質脫貧
2020-07-28 15:06:28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周文進責編:李佳藝

  近年來,為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在脫貧攻堅進程中,探索創新出符合平塘縣實際的“四套模式、一項機制、一條路徑”的“411”工作體系,全面激發脫貧攻堅活力,為全縣推進精準扶貧、實現精彩出列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推行四套模式 開啟扶貧新路子

  “校農結合”産銷對接模式,引領脫貧攻堅駛入快車道。2017年初,平塘縣與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協作,在卡蒲毛南族鄉總結探索出了“公司+農戶(貧困戶)+合作社+營養廚房”的“校農結合”新模式,建立起産、供、銷一條龍産業鏈,在省內率先實現當地農副産品解決中小學、幼兒園、初、高中學生營養餐食材全覆蓋配送,同時依託縣營養餐配送中心,讓貧困戶實現“一人穩定就業、保障一家脫貧”的目標,用“校農結合”的“菜籃子”驅動脫貧攻堅的“車輪子”。在“校農結合”扶貧模式的帶動下,毛南族群眾通過發展種養業脫貧致富的觀念得到了改變,成為推動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整族脫貧奔康的強大助推器。

  針對高校“校農結合”助推脫貧模式中凸顯的農産品配送價差,學校供應農産品品種繁多、單一數量少、季節性強,“校農結合”基地農産品“新賣難”等問題,平塘縣積極研究深化“校農結合”內涵和外延,推出了“三強三建三聯”新舉措,著力精準銜接打造“校農結合”升級版,實現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新提升。通過努力,以“鄉廠”為基礎,“校店”為媒介,以群眾致富為目標的“鄉廠校店”聯合發展持續穩定助民增收模式在平塘孕育而生,即“鄉辦廠”,讓農産品由田間簡單的食材配送升級為進工廠進行精深加工,既有效解決學校假期農産品的銷路難題,又解決了農産品的接茬生産問題,極大地延長了保質期,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校開店”,“校農結合”農産品實體店和網店,使農産品從單純的學生食堂擴面到學校廣大教職員工和普通市民,實現“線上訂單、線下配送”的全方位多渠道升級發展,讓農村産業革命的力度再加大,成效更明顯。農民從單純的種植和售賣農産品,轉變到農産品就近加工,農民在家門口的工廠務工,實現一塊田有多重收入,一家人有多種渠道實現增收。

貴州平塘:探索“411”工作體系 推動實現高品質脫貧

  平塘縣城遠眺

  如今“校農結合”生産基地分散在平塘的許多鎮鄉,卡蒲毛南族鄉更是通過引進興源記、妙勺掌櫃、貴州窖壇、送智農業、康之源民族産業等5家農副産品加工企業入駐“校農結合”産業園,當地群眾不僅實現産業增收,部分群眾還順利進入工廠實現家門口就業。

  “飛地扶貧”産業發展模式,為脫貧奔小康插上騰飛的翅膀。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中,平塘縣創新扶貧模式,通過跨區域發展“飛地扶貧”産業,破解資源匱乏地區群眾脫貧難題,將幫扶資金投向交通便利、經營成熟、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好的地區和項目,將收益“流向”邊遠地區的貧困群眾,使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有了産業支撐,借力發展,共享紅利,幫助群眾拔掉“窮根”,為脫貧奔小康插上騰飛的翅膀。

  平舟鎮京舟村距平塘縣城所在地金盆街道9公里,京舟壩區耕地面積1449.5畝,機耕道覆蓋範圍廣,京舟河穿壩區而過,水資源豐富,壩區內有溝渠,排灌方便,耕作層較深厚且為沙質土壤,非常有利於茭白的生長。

  2019年,無較好壩區耕地優勢的金盆街道利用平塘縣2019年第二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17.32萬元,債權投資到平塘縣民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選取有實力的企業,在水源條件好、資源豐富的平舟鎮京舟壩區和者密鎮六硐壩區發展茭白種植,按照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417.32萬元的10%、10.1%、10.2%的比例,分三年提取分紅金429.45萬元交縣財政局,用於扶持金盆街道新興社區、北環社區收入未達標的貧困戶,或開發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崗位,幫助群眾更好地增加收入。

  項目自2019年實施以來,通過“飛地扶貧”,項目分紅覆蓋金盆街道北環社區和新興社區兩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710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戶均增收不低於2000元。“飛地扶貧”讓項目區外的群眾獲得了較大收益,同時也幫助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還解決了項目實施地貧困群眾的就業問題。通過企業典型示範,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真正起到“示範一片、帶動一方”的産業扶貧效果。

  據了解,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全縣共有59個項目採取“飛地扶貧”的模式發展,涉及資金14781.558萬元,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8287戶31490人。平塘縣以“飛地産業扶貧”基地建設為抓手,打造脫貧攻堅和區域發展的核心增長引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行政府引導和負責、群眾參與、産業共建、利益共享等聯結機制,“飛地産業扶貧”實現了不同鄉鎮、村組之間優勢互補、利益共享,讓貧困群眾享受更多的發展紅利。

  “就業快遞”精準扶貧模式,最快最穩促脫貧。為了快速促進群眾就業,平塘縣以促進就業脫貧為目標,以深化就業機制改革為抓手,創新工作方式,在企業與求職人員之間牽線搭橋,創建“天眼·就業快遞”APP,以解決用工和務工兩端需求為出發點,搭建“就業快遞”智慧就業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管理手段,通過線上線下雙向驅動,精準推動供需匹配、人崗銜接,促進群眾精準就業。

  “這個‘就業快遞’好哦,你需要崗位,登記了,有崗位就直接發送到手機上來,不用跑去跑來找崗位了,感覺方便多了,節約時間又節約錢。”通過“就業快遞”找到工作的金盆街道北環社區群眾劉天喜高興的説道。

貴州平塘:探索“411”工作體系 推動實現高品質脫貧

  茶山一角

  據了解,實施“就業快遞”以來,共儲存就業崗位7.5萬餘個,精準匹配崗位需求5000余個,成功輸出就業2000余人,精準助力1500余個家庭實現就業脫貧。

  “返貧保”防返貧模式,築牢“返貧”攔水壩。在開展脫貧攻堅進程中,平塘縣堅持脫貧攻堅與鞏固提升相結合,為確保脫貧不“返貧”,按照“政府主導,政企合作,貧困戶受益”原則,與中國平安財保合作開發“返貧保”險種,由政府出資保費補貼,按每人每年保險費15.95元的標準統一購買“返貧保”綜合保險,兜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返貧致貧底線,構築起堅實的脫貧攻堅“攔水壩”和“防火牆”。

  據了解,2019年9月以來,平塘縣共出資1548059.15元為已脫貧的23062戶97431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購買返貧責任保險,保險總金額達46124萬元,實現全縣脫貧人口返貧責任保險全覆蓋,防止脫貧戶因災遇困後返貧。

  一項機制 一條新路徑 全面激發脫貧攻堅活力

  “三抓三改三促”工作機制,助力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平塘縣圍繞工作部署,強化“抓督查、抓檢查、抓整改”,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各級領導幹部帶頭深入村組一線,示範帶動全縣上下“全員出戰、蹲點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改進制度機制、改進思想認識、改進組織管理”,通過查問題、補短板,有效實現了扶貧責任“硬”起來、幹部作風“實”起來、組織功能“強”起來的目標;注重統籌推進,強化“促進作風轉變、促進發展加速、促進民風和諧”,有力推動工作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幫扶措施積極發揮作用。

  “223”東西部扶貧協作新路徑,對口幫扶譜新篇。山海同心,攜手同行。在與廣州市白雲區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中,平塘縣探索走出了一條聚集兩方力量,聚焦兩種模式,聚力三個重點的“223”扶貧協作路徑。

貴州平塘:探索“411”工作體系 推動實現高品質脫貧

  美麗鄉村一角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部署,廣州市白雲區與貴州省平塘縣自結對幫扶以來,平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及時成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東西部扶貧協作領導小組,設置東西部扶貧協作專班,研究確定協作機制、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2016年以來兩地黨委、政府開展交流互訪、實地考察共19批229人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7次,持續深化和拓展務實合作。同時,按照“事先溝通、按需選派、對口安排”的原則,兩地共建選派挂職和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學習工作機制,加強人才互派帶動,白雲區共派駐平塘縣挂職黨政幹部3名(含縣處級1人)、醫生21名、教師5名;平塘縣選派到白雲區挂職鍛鍊黨政幹部4名、醫生14名、教師43名。開展黨政幹部培訓1期131人次,醫生、教師等專業技術人才培訓36期4600人次,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220人,舉辦殘疾人創業(就業)培訓班1期32人。通過人才交流和技術支持,平塘縣幹部職工切實學習了經驗、拓寬了眼界,能力素質和服務水準得到大幅提升,為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智力支撐。

  在組成協作幫扶對子以來,按照“平塘所需、白雲所能”,創新推行“訂單式”幫扶模式和教育加醫療“組團式”攻堅模式。平塘縣77所完小以上學校、21家醫療機構分別與廣州市32所學校、白雲區11家區屬公立醫療機構建立“一對一”或“多對一”結對幫扶關係。成功創建了全國第一家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成立國家級專科認證的中國胸痛中心,“中國兒童健康管理1+N工程”成功落戶,全縣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事業得到大幅提升。

貴州平塘:探索“411”工作體系 推動實現高品質脫貧

  新建項目廠房

  廣州市白雲區與貴州省平塘縣自結對幫扶以來,雙方堅持“白雲區所有、平塘縣所缺”,緊緊圍繞消費扶貧、招商引資、勞務協作三個方面,著力開展協作幫扶工作。通過搭建對口幫扶産銷對接平臺,平塘縣農産品銷往白雲區銷售額達6411.38萬元,帶動貧困人口2508人受益;積極加強對口幫扶産業合作,成功引進吉森水電、中漢口腔、文博智慧等一批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約70億元,積極搭建多渠道勞務合作平臺,簽訂了《“天眼·就業快遞”促進勞務就業扶貧協議》,成功開創“就業快遞”扶貧模式,建立健全廣州企業用工與平塘勞務輸出即時聯繫機制,群眾外出務工得到精準組織,共輸出1000余名群眾到廣東省務工,有效推動了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同時,2019年,平塘縣駐白雲區勞務協作工作站被評為貴州省優秀勞務協作工作站,成為全州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踏平坎坷成大道,摘掉貧困邁新程。平塘在脫貧攻堅戰中,將繼續開足馬力,精準發力,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平塘新篇章。(文 肖影 圖 平塘縣融媒體中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