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記者從貴州省氣候中心獲悉,自5月20日第一場區域性暴雨過程至7月10日間(下文稱春末夏初),貴州平均降水量為544.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8.5%,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值。
貴州省氣候中心統計,2020年春末夏初,貴州共計出現8次區域性暴雨過程,出現時段為:5月20日、6月2日,6月8日-9日、6月13日-14日、6月18日、6月23日-24日、6月30日-7月2日、7月8日-9日,其中區域站出現特大暴雨59站次、大暴雨964站次、暴雨4913站次。
期間,全省降水量在250毫米至900毫米之間,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其中,遵義市正安縣降水量超過700毫米,安順市大部、黔南州惠水縣及黔東南州丹寨縣降水量超過700毫米,安順市紫雲縣和黔南州三都縣降水量超過800毫米。全省除盤州降水偏少外,其餘地區降水均偏多,特別是遵義市北部,黔東南州東北部和南部局地降水超過常年平均值1倍多。
貴州省氣候中心專家分析指出:從氣象原理上看,全球變暖使得地表氣溫升高,較高溫度引起水面蒸發加大、水循環速率加快,將會使風暴的能量更強,更多的降水將在更短時間內完成,增加了大暴雨和極端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另一方面,今年副熱帶高壓穩定維持,且面積偏大強度偏強,導致來自熱帶海洋的水汽輸送異常偏強。加上北方冷空氣不斷補充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流域上空交匯,導致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我國西部主雨帶位置穩定少動,主要集中在貴州、四川、重慶等地,受其影響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
從大氣環流背景來看,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環流由北至南距平場分佈大致為“北高南低”分佈,利於冷空氣南下的配置;緯向分佈呈“兩槽一脊”分佈型,高壓脊位於貝加爾湖以西,東亞中緯度地區為負高度場距平區,導致東北冷渦活躍,低壓槽穩定維持在東亞中高緯附近,青藏高原上空有不穩定低槽東移至長江流域;受到2019年秋季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均導致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明顯西伸,面積偏大,強度偏強,且穩定維持,使得來自熱帶海洋的水汽輸送異常偏強,配合高空槽引導南下的冷空氣,冷暖空氣在貴州至長江中下游地區交匯,導致了持續的強降雨天氣。
而從全國範圍來説,我國江淮、江南地區每年6月中旬會進入梅雨季,受梅雨鋒的影響産生持續性的降水,一般情況會維持至七月中旬左右停止。而今年汛期,受到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北影響造成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水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而梅雨鋒偏強且異常向西發展延伸至貴州省,也是貴州受到梅雨鋒西段影響暴雨頻發的直接原因。(記者 龍章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