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8月,貴州省發生生産安全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45.5%和34.9%,未出現重大以上生産安全事故;自然災害防禦工作成效顯著,成功避讓16起地質災害,因災死亡人數為1950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洪澇災害實現“零傷亡”;疫情防控地圖持續保持“貴州白”……
今年以來,貴州省委、省政府依然時刻繃緊安全生産這根弦,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毫不放鬆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全力以赴防控重大安全風險、齊心協力化解風險挑戰,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抓實抓細 守牢安全底線
秋初的余慶,雖然天氣炎熱,但在轄區的國道、縣道和鄉道上,駕乘摩托車、電動車的群眾均佩戴著安全頭盔,這得益於貴州正在開展的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貴州堅持把安全生産作為基本盤,縱深推進安全生産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産問題整治,實施安全隱患整治“清零”行動,全面建立和動態更新安全生産問題隱患“三張清單”。
目前,全省共建立安全生産問題隱患“三張清單”50余萬條,問題隱患已全部落實整改措施。同時,新增制度措施902條,破解了問題隱患“反復排查、反復整治、反復出現”的惡性循環。
貴州創新推出“定向體檢式”安全檢查,並對貴陽市雲岩區、畢節市七星關區等10個近年來事故多發頻發的重點縣(區),開展“定向體檢會診”安全檢查,幫助基層從制度成果、管理辦法、重點工程和工作機制上提升安全水準。同時,全面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重拳整治各類非法違法生産經營建設行為。截至8月底,全省檢查單位60余萬家,責令停産停業整頓3005家,暫扣和吊銷證照302家,警示約談22156家,關閉取締964家,罰款17024.53萬元。一系列措施抓實抓細,為貴州牢牢守住安全生産底線提供了有效保證。
防汛有秘鑰 救災有高招
“9月6日午後到夜間,我市自西向東陰天轉陣雨或雷雨,市中東部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個別鄉鎮大暴雨。請各地壓緊壓實防汛責任,注意防範應對強降雨引發的滑坡、坍塌、城鎮內澇等次生災害,及時會商研判、轉移避險,提前發佈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做好巡查巡守和隱患排查,落實各項防範措施。”這是銅仁市應急管理局9月6日16時31分發佈的災害風險預警提示。
今年以來,全省氣候異常,極端天氣頻繁,已出現11輪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過程。然而,全省受災人口、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數、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卻同比分別減少53%、92%、86%、41%、69%。
如何才能防得住?貴州堅持狠抓“五個到位”“四個叫應”“三個緊急撤離”等工作機制落地落實。
在防汛救災中,貴州著力抓好預警響應到位、隱患排查到位、應急值守到位、轉移避險到位、救援準備到位“五個到位”;
強化臨災監測預警,實施大雨叫應到市州、暴雨叫應到縣(市)、大暴雨叫應到鄉鎮、特大暴雨叫應到村組“四個叫應”舉措,層層打招呼、層層提醒責任人,為防汛減災贏得先機,確保在災情險情發生前,提前轉移避險;
在實踐中探索出危險隱患點強降雨時緊急撤離、隱患點發生異常險情時緊急撤離、對隱患點險情不能準確判斷時緊急撤離“三個緊急撤離”經驗,堅決避免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當機不斷等情況發生。
在“防”的同時,在“救”上也有高招。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災情損失,貴州進一步強化防汛救災物資儲備、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前置救援力量、下沉應急救災物資等措施,確保及時救災助民。
疫情防控弦 須臾未放鬆
“自2020年2月17日至今,貴州省已無本土新增確診病例;自2020年3月29日至今,貴州已無境外新增確診病例。9月3日8時30分,貴州省衛生健康委官網通報顯示。
實現疫情防控地圖上的“貴州白”,得益於貴州對於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得益於全省上下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在貴陽東站,出行旅客須檢測體溫、出示健康碼後方能進站。車站對入黔旅客,除了嚴格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還為境外和中高風險地區來黔旅客設置了專用通道,並在現場設置核酸檢測區域。
貴州在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中,堅持嚴陣以待、嚴防死守,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四早”要求和“四方責任”,紮實做好入黔返黔人員、入境關口、重點場所、院內感染和重大活動的疫情防控工作,堅決防止疫情輸入和蔓延。
8月10日,貴陽市觀山湖區舉行新冠肺炎全員核酸檢測應急實戰演練活動,旨在進一步提高觀山湖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提升衛生應急隊伍的反應速度、行動效率。
8月12日,在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衛生院的疫苗接種間裏,一群青少年正在接種新冠疫苗。“感謝強大的祖國,讓我們都能免費打上安全的疫苗。”13歲的婁萬營説。根據國家統一安排部署,8月9日,貴州全面啟動12至17歲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工作。
疫情防控弦,須臾未放鬆。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貴州各地紛紛出招,抓緊抓實抓細各項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