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自古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這裡既有黃果樹、龍宮等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也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貴州難得的平地沃野,是貴州的形象窗口,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戰場。
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邁步新征程,如何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
安順市選擇以“美麗”作答。
今年5月起,安順市在全省率先啟動宜居鄉村創建工作,依託和發動群眾,以鄉村“變美”為抓手,掀起鄉村振興的熱潮。
短短幾個月,安順鄉村大變樣。曾多次到安順的廣州客商袁野説,變化太大了,走到哪兒都乾乾淨淨的,感覺十分舒服。在外務工的西秀區寧谷鎮青年王沙最近回到家,“都快不認識了,沒想到家鄉變化會這麼大。”
“鄉村要振興,宜居是前提。”安順市委書記陳少榮説,通過宜居鄉村創建,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亂堆亂放,改變傳統陋習,提升了鄉村顏值、氣質,提振了農民精氣神。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摘掉了窮帽子,還得摘掉臟帽子
迎著秋日的陽光,採訪組輕車快馬,穿行黔中大地,隨機在一個叫扁擔山的出口下了高速,邊走邊看。
沿著102省道,拐進了一個村子——鎮寧自治縣丁旗街道新房村。群山環抱,梯田層疊。在寨裏轉了一圈,到處乾乾淨淨,倍感神清氣爽。
還有小驚喜。村民栽種的小花小草從院落中伸展出來,房前屋後用木柵欄打造出“微田園”“微菜園”“微花園”。
“我們三年前摘掉了貧困帽,現在要摘掉‘臟亂差’的帽子。”村支書吳德勝説,新房村發動群眾徹底清理全村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原先幾處大家習慣扔垃圾的角落,也種上了花花草草。
吳支書指著墻上“創建宜居鄉村先進村”的獎牌説,前不久安順市1077個村(社區)宜居鄉村綜合考核中,新房村並列第22名,獲全市表彰。
“村裏以前是啥樣?”記者問。
“簡直是爛窩窩!”老支書吳正國自揭傷疤,生活垃圾亂丟亂扔,村裏有兩個大垃圾箱,經常塞得滿滿噹噹也沒人收,周圍都堆成了小山,臭氣熏天。
垃圾亂丟,污水亂排,房子亂建……記者走訪了解到,在很多鄉村,都不同程度存在“臟亂差”現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通過脫貧攻堅,農村産業有了一定基礎,但生態宜居還有短板。”基層幹部群眾表示,人居環境不改善,鄉村振興蒙灰塵。
今年2月,安順在全市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行動,掃庭院、清溝渠、除垃圾。在此基礎上,于5月啟動創建宜居鄉村,力爭“一個月取得明顯成效、三個月徹底改變”。
在安順鄉村,“四清兩改四嚴禁”成為群眾耳熟能詳的熱詞。清理生活垃圾、溝塘水污、畜禽糞污、房前屋後,改善房屋裝飾外貌、改變村民不良習慣,嚴禁秸稈焚燒、垃圾亂燒、私搭亂建、亂佔耕地,各地對標對表,迅速推進農村治臟、治亂、治違。
環境整治,垃圾處理是關鍵。安順46個建制鎮已全面建成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前不久,該市召開創建宜居鄉村推進大會,對排名靠前的10個鄉鎮、100個村(社區)予以表彰,排名靠後的10個鄉鎮和162個村(社區)予以“黃牌”通報。
過上好日子,還得有好環境
這麼一場覆蓋全市的創建行動,花費大不大,投入從哪來?
帶著疑問,記者走進紫雲自治縣貓營鎮黃鶴營村。數百畝金燦燦的萬壽菊扮靚了田野,空氣中散發著淡淡的花香,遊人流連其間拍照打卡,甚是歡快。
村民告訴記者,這裡,原本是遍佈沙石垃圾的荒地。荒地變花園,靠啥?
從軍近20年的“兵支書”黃恒禮説,秘訣就是發動群眾。黃恒禮去年4月走馬上任後,帶領群眾發展辣椒、紅心薯等産業,風生水起。産業要興,村寨要美。安順市啟動宜居鄉村創建工作後,黃恒禮和村支兩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動員大家開展衛生大掃除,清除房前屋後、河道溝渠的垃圾,把自家院落也拾掇得乾乾淨淨。
“為了美麗家園,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村民王剛做通母親的工作,主動拆除自家門前的瓦房,讓村容更美觀、道路更通暢。人人為大家,心齊幹勁足,大夥兒投工投勞,把幾百畝荒地整治出來,種上萬壽菊,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農民是重要主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好不好,鄉村建設得美不美,事關農民的幸福指數高不高。
“安順創建宜居鄉村,既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大包大攬。”該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在鄉村現有風貌基礎上,花小錢、辦大事,小改造、大提升,實實在在改善人居環境;另一方面,切實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整治,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提高生活品質。
“村寨美了,大家臉上都有光。”鎮寧自治縣馬廠鎮茂良村支書盧聲祥説,村民製作竹柵欄裝點房前屋後,將村寨周邊的鳶尾移栽到路邊,把寨子裏的廢木樁打磨成休閒凳,就連當地的怪石也成了景觀,一葉一花一石一凳,點綴著特色布依村寨。
在平壩區鼓樓街道向陽村,村民就地取材,以“勾得起鄉愁,留得住回憶”為主線,把家裏的舊瓶子、舊籃子、廢舊輪胎、養豬留下的石槽、磨豆子用的石磨等,融入環境打造中,既節約成本,又有鄉村氣息,打造出一面獨具特色的“鄉愁記憶墻”。
統計顯示,創建宜居鄉村以來,安順市累計發動群眾195萬餘人次參與其中。村與村、鄉鎮街道之間乃至各區縣互相比賽,你追我趕,不甘落後。
一系列“硬核”舉措,讓安順鄉村舊貌換新顏,一個個景色美、人心齊、氣象新、內外兼修的宜居鄉村令人神往。
富了口袋,還得富腦袋
“美麗”也能當飯吃。
“村子變美了,來的遊客也多了。”紫雲自治縣五峰街道海子村村民阮雲科發現。
走在海子村,很多農戶房前小花園、屋後小菜園,三兩步間皆是小景致。
海子村一手抓宜居鄉村創建,一手抓鄉村旅遊,改造民居、硬化道路、維修溝渠,建起生態公園,還引進企業打造海子公園遊樂場,變成了“山上果園、山下田園、秀美樂園”的生態宜居旅遊基地,旺季每天吸引上千人遊玩。
美麗鄉村,不僅要“面子”,更要“裏子”。安順創建宜居鄉村,既著力提升顏值“塑形”,又注重增加氣質“鑄魂”。
在安順經開區幺鋪鎮牛蹄村,有幾臺智慧回收機,丟進一沓廢紙廢報,自動生成環保金,掃碼就能同步進入手機賬戶。“智慧回收讓廢舊物當場‘變現’,引導大家對垃圾進行分類、正確投放。”村民伍興勤邊操作邊説。
幺鋪鎮副鎮長宋煜説,牛蹄村將村民老屋建設成咖啡館,還招商引資建設老年康養中心,以及牛蹄半山圖書博物館,越來越有“文藝范”。
“我們將創建宜居鄉村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載體。”安順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程華恩説,通過創建,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涵養鄉風家風民風,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當下,安順全面開展宜居鄉村鞏固提升專項行動,並同步開展宜居小城鎮創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讓鄉村、小城鎮、城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以美麗為抓手,安順鄉村振興正在向縱深推進。(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成嘉廷 閔捷 胡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