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陽:南明河逐步實現長治久清
2021-12-02 09:17:48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加減乘除”四項舉措攻克污染頑疾 南明河逐步實現長治久清

  11月底的貴陽,已是寒氣逼人。緩步走在南明河甲秀樓段的八旬老人雷月琴,望著水清景美的南明河,嘴角挂上了欣慰的微笑。作為貴陽市首批民間河長,這位做了30年義務巡河護河宣傳的河道義務監督員,如今“工作”越來越少了。老人樂呵呵地説:“這幾年來,南明河水變清了,景變美了,我的工作自然就少了。”

南明河逐步實現長治久清_fororder_3e11558d-3671-47d3-aa4b-95266fe1dac3

冬日靜謐的南明河 孫善文 攝

  南明河全長100多公里,穿貴陽城而過,是貴陽的母親河。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南明河被嚴重污染,失去了自我凈化的能力,一度淤積嚴重、水體變黑、臭味撲鼻。

  實行河湖長制以來,貴陽市水務部門通過“加減乘除”四項舉措,陸續攻克南明河污染的歷史頑疾,有效解決南明河核心段淤積重、水變黑、臭味濃等突出問題。通過精細化管理,南明河“長治久清”的願景正在逐步實現。

南明河逐步實現長治久清_fororder_5a3a0704-5f6f-4293-8260-b856c3c4fa06

白鷺在南明河嬉戲 供圖 貴州省水利廳

  提升能力做加法

  南明河被污染,核心問題是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足。2017年以來,貴陽市新建了五里衝、小關、六廣門等20座再生水廠,南明河流域再生水廠從14座增加至34座,污水處理能力從之前的99萬噸/日提高到183.58萬噸/日,可以完全滿足貴陽市目前生活污水的處理需求。

  同時,優化污水處理廠佈局後,用達標尾水作為生態景觀用水回補南明河,每天向全流域提供150萬噸生態補水,每年節省跨域調補水5億噸,提高了河流自凈能力。

  降低負荷做減法

  雨污混流無疑加大了污水處理的負荷。近年來,貴陽市實施了南明河流域19條排水大溝整治工程,採取溝口改造、大溝清淤、生態系統構建等措施,治理大溝50.3千米,完成清淤5.28萬立方米,修補自來水管網漏失18處,分出清水3.3萬噸/日入河,在補充河流生態流量的同時,有效降低了截污溝和污水處理廠的負荷。

  同時,開展全河段截污溝漏點大排查大治理,對排查出河水倒灌、滲漏問題的花溪河上游段、南明河中天未來方舟段等區域截污溝進行修復治理,每天減少7萬噸污水入溝。

  放大價值做乘法

  甲秀樓是貴陽市標誌性景點,是遊客來築必到打卡點。到甲秀樓觀光的遊客,無不對眼前白鷺齊飛、水清岸綠又高樓林立的美景讚嘆不已。

  這正是貴陽市通過綜合治理,放大南明河治理的政治、生態和經濟價值的乘數效應,實現南明河自然風光與水城人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生動一幕。

  貴陽市通過“地下建污水處理設施,地上建商業綜合體、公園廣場、體育場等”模式,實現了土地集約、環境友好、成本降低。

  立足長遠做除法

  城市污水的另一個重要源頭是企業污染。

  貴陽市全力消除企業污染,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深入實施工業企業“退城進園”行動,將貴鋼、貴鋁等企業搬入工業園區,關上了污水排放的“水龍頭”。

  同時,針對截污溝臭氣重問題,在南明河主城區段沿線新建截污溝除臭系統7套,收集並消除溝口惡臭氣體,凈化提升周邊空氣品質,受到市民一致好評。

  貴陽市水務部門還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深入推進大數據與環境保護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成南明河流域大數據監管平臺,通過對河道水質水量的實時監測和沿岸環保設施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對河道及重要排污口的精準監管,一旦發現排污超標,及時啟動應急響應,開展部門聯動執法,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企業偷排漏排行為。

  目前,南明河全流域25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7條主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中心城區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部分區域達Ⅲ類及以上,河流自凈能力得到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指數、水生植物覆蓋度、生態系統完整性等顯著提升。

  同時,為鞏固好南明河綜合治理成效,貴陽市水務管理局在精化細化管理上做足文章,構建起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南明河管理保護機制。通過多舉措治理和精細化管理,南明河逐步實現了“除臭”“變清”“景美”的治理目標,沿線自然風光與水城人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成為市民和遊客樂於休閒、娛樂、健身、觀光的“親民河”。(貴州日報 作者 梁晉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