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的“落實年”,貴州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這一主線,謀劃和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各項工作,黨對法治建設領導全面加強,地方立法質效大幅提高,執法規範化水準不斷提升,司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全民守法深入人心,為全省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堅持高位推動部署
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深化,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全面加強,法治建設制度設計健全完善。召開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出部署,堅持“四個親自”,示範帶動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舉辦專題研討班,運用“新時代學習大講堂”“政法大講堂”加強學習宣傳。推進述法工作,推動全省各級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實體化運行。將法治建設情況納入年度考核指標和領導幹部政治素質考察負面清單。出臺法治貴州、法治社會建設等實施方案,明確“十四五”時期法治建設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民法典實施積極有效推進,法治畢節示範創建紮實開展,突出問題自查整改成效明顯。增設推進民法典實施協調小組,建立民法典實施指導、監測和評價機制,組織開展評估。省人大常委會開展首家省級民法典實施執法檢查。省公安廳制定高空拋墜物、房屋租賃糾紛警情處置等執法指引。省法院清理相關辦案指導文件、參閱案例,全省法院審結涉民生一審案件近3萬件。省檢察院推動加強民事審判監督工作,全省民事檢察部門提出抗訴158件。省法宣辦開展民法典“萬人大培訓”,省市縣鄉村18萬人參訓。省生態環境廳率先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規程。高規格召開法治畢節示範創建動員部署會,支持畢節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開展依法治省突出問題自查整改,推動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聚焦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國家三大試驗區建設強化法治服務保障取得新進展。省法院出臺服務三大戰略行動、“四化”建設等意見,實現基層司法服務全覆蓋。省檢察院開展“四大檢察”護航“十大産業”專項工作。雲貴川三省人大常委會採取“決定+條例”模式共同推進赤水河流域立法保護。成功舉辦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生態文明法治”主題論壇。貴州大數據立法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構建網絡舉報矩陣,建成“六位一體”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工作機制,加強網信執法。
一年來,聚焦建設國內一流營商環境、提升依法行政水準強化法治服務保障實現新突破。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實現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天以內。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推進“一雲一網一平臺”“全省通辦、一次辦成”“跨省通辦”,推出“集成服務套餐”,深化打造“貴人服務”品牌。命名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10個地區、12個項目,組織推薦全國示範創建地區和項目。深化應急管理綜合執法改革。制定加強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工作措施,全面完成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推動“兩降一升”,全省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被糾錯率同比下降10.99%、行政訴訟敗訴率下降3.14%、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上升近30%。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地方立法品質不斷提高,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不斷健全。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確立12個基層立法聯繫點。出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養老服務、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等條例。實施依法治省“五件實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順利收官並穩步推進常態化。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法院系統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推出“切實解決執行難”30項具體措施。檢察機關通過“12309服務平臺”實現“一站式”服務,督促保護刀靶水紅色遺址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全國紅色資源保護典型案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圓”行動,推出“四辦四省”便民新舉措。
公共法律服務質效不斷增強,基層社會治理不斷強化。制定“八五”普法規劃。法律服務人才納入全省“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省司法廳推進全省100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1490個服務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接聽電話31.1萬餘通,全省辦理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等案件22萬餘件。評選第二屆“十大法治人物”,命名首批法治宣傳教育基地50個、法治文化建設示範企業78家。已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117個,省級1128個。省委政法委組織全面推行“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治理機制,推廣“黨小組+網格員+十聯戶”鐵三角。深化訴源治理,法院系統推出“三聯三促”助力“一站式”多元解紛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檢察機關落實“群眾來訪件件有回復”制度。(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岳端 通訊員 陳瑤 莫我進 馬玉玓)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