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貴州佛頂山探訪記
2022-01-05 08:55:23來源:新華網編輯:羅淼責編:周經韜

  寒風瑟瑟的冬日,貴州佛頂山依然蒼翠欲滴。遊走其中,只見山勢巍峨連綿,溪谷蜿蜒密布,宛然一幅壯麗秀美的生態畫卷。記者初次探訪,親身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的美好圖景。

(中首)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貴州佛頂山探訪記

圖為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4月25日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行至佛頂山自然保護區內,記者在石阡縣坪山鄉佛頂山村堯上組廣場上,看到一處巨大的“神鷹”雕像。附近群眾説,“神鷹”是仡佬族人的精神“圖騰”。

  敬畏自然的傳統,讓當地人養成了愛鳥護鳥的習慣。

  佛頂山村黨支部副書記李以強從小在堯上組長大,在他的童年記憶裏,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多做一些黃水粑,然後粘在樹榦上,供鳥兒前來啄食。

(中首)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貴州佛頂山探訪記

圖為貴州省石阡縣坪山鄉佛頂山村堯上組廣場上的“神鷹”雕像(2021年12月28日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風雨橋旁、小溪邊,晌午時分,71歲的村民董維國蹲坐著曬太陽,他抬起胳膊用手指了指眼前的山,感慨自己幾十年的時光都在這片山林中巡護。

  “老傳統”與新理念在這裡“不謀而和”。

  “不許亂砍樹、不能隨意打獵,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要保護……”董維國説,當了幾十年的生態護林員,保護生態的信念在他的腦海中根深蒂固。近年來,他親眼見證山間草木變得越發蔥鬱,動物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富,“羚羊、豹子……不少動物我在巡護時都碰到過。我們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反哺我們。”董維國説。

(中首)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貴州佛頂山探訪記

圖為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1年4月25日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資料顯示,佛頂山自然保護區內動植物種類逐年遞增,現已查明保護區分佈有植物2185種,已鑒定命名的脊椎動物和昆蟲多達806種。

  佛頂山于1992年被劃為縣級自然保護區,2016年5月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頂山的發展與生態不斷優化的過程,正是“兩山理論”在當地生動實踐的結果。

  融入自然是一種發展模式,也是當地百姓的一種生活方式。

  今年46歲的鄭洪芬沿街擺攤,將自己手工製作的土特産賣給遊客。“藤茶、幹筍、幹南瓜葉,還有用糯米、黃豆、紅糖製作的黃水粑。”鄭洪芬説,單是黃水粑每年就能賣4萬到5萬元。

  “我在做捆綁黃水粑用的稻穀稈。”坐在自家門前,村民李治林一邊忙著勞作,一邊笑著向記者打招呼。

(中首)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貴州佛頂山探訪記

圖為貴州省石阡縣坪山鄉佛頂山村村民李治林正在修剪稻穀稈(2021年1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智強 攝

  李治林拿出手機、翻開通話記錄,“瞧瞧,以前來過的遊客還經常聯繫我買黃水粑,有浙江的,還有廣東的”。

  距離李治林家不到100米的農家客棧“江心島”,常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而客棧老闆娘甘蘋和她的老公過去長期在深圳務工。

  記者到訪時,甘蘋正忙著給遊客準備晚上的飯菜。“依山傍水、空氣清新,還是家鄉好,所以選擇回來搞生態旅遊。”甘蘋説,她家的客棧一共有3個單間、4個標間,旺季時供不應求,返鄉後的這幾年,不僅賺到了錢,生活也更自由了。

  李以強説,目前,佛頂山村已有40多家民宿和農家樂,每年賣出至少800萬個黃水粑,統一售價為每個1元,僅此一項就給當地村民帶來800萬元的銷售收入。

(中首)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貴州佛頂山探訪記

圖為貴州省石阡縣坪山鄉佛頂山村堯上組的民宿(2021年12月28日攝)。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2021年5月,佛頂山自然教育中心成立,一種以體驗為主的自然教育方式在佛頂山徐徐開展,給前來的遊客,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更豐富的旅遊和學習體驗,同時也更好地撬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貴州石阡佛頂山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松對此充滿信心,他説佛頂山發展的願景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在保護和利用好良好生態資源的同時,帶動一方百姓發展,讓保護與發展實現共贏。(記者:劉智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