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穩就業築牢民生之本
2022-02-14 09:15:22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周經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2021年以來,貴州省各級各有關部門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以推動實現更高品質就業為目標,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著力擴大容量、突出重點、優化服務、堅持底線,統籌推進各項就業創業服務工作,主要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好于預期,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就業品質穩步提高。

  就業幫扶確保脫貧人口“不掉隊”

  “車間就在家門口,上班只需下個樓。”這是黔西市化屋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部分村民的日常。目前,化屋村民族刺繡扶貧車間為22名婦女提供穩定就業,每人月收入2000元至4000元不等。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嚴格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動態監測,深化易地扶貧搬遷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確保脫貧人口和摘帽地區在鄉村振興中不掉隊。

  強化就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通過採取線上直播帶崗、線下專場招聘、點對點勞務輸出等方式,全力做好農村勞動力返鄉返崗就業服務保障。強化創業創新帶動就業能力。持續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促進更多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2021年1月至11月,全省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16.43萬人。強化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供給。全面升級貴州省勞動力培訓就業信息系統功能,實現門戶統一登錄,逐步實現就業失業登記、公益性崗位管理等業務全省在線通辦。

  “六大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2021年,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達22萬餘人,畢業生總數再創歷年新高。面對嚴峻複雜的就業形勢,貴州通過實施崗位拓展行動、創業創新引領行動等“六大行動”,採取20條舉措,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為拓寬就業渠道,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五部門出臺了減負穩崗擴就業9條措施,穩定企業吸納就業;鼓勵青年群體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就業,拓展靈活就業空間;穩定政策性招聘規模,事業單位空缺崗位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保持在2.6萬人左右,2021年全省“三支一扶”計劃已完成招募到崗服務725人。

  對有意願創業的畢業生,貴州省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扶持政策。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為443名高校畢業生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342萬元,組織高校畢業生參加創業培訓3.3萬人次。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我省提供“1311”服務,即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職業培訓機會、1次就業見習機會。

  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已促進2021屆7.19萬名實名登記未就業畢業生實現就業,引導扶持自主創業0.54萬人帶動就業1.46萬人,發放2021屆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1.28億元,惠及畢業生12.83萬人。目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好于預期。

  打造“貴州技工”職業技能培訓品牌

  去年,沿河自治縣把職業技能培訓班開到群眾家門口,在沿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黃板社區開辦餐飲店的搬遷群眾周賢秀知道消息後,立即報名參加了中式烹飪培訓。

  “經過專業培訓,我的廚藝得到提升,餐飲店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周賢秀説。

  記者了解到,以勞動力需求為導向,今年沿河分産業、分層次、分崗位、分時段開展了中式烹飪、電工、焊工等技能培訓,切實幫助脫貧勞動力和搬遷勞動力實現高品質就業。

  一技傍身,就業無憂。我省學習借鑒“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做法,積極打造“貴州技工”職業技能培訓品牌,緊緊圍繞急需緊缺和高收入的培訓工種,大力開展“貴州電工”“貴州廚師”“貴州繡娘”等培訓。

  去年,貴州將全年開展100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定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貴州人社部門緊緊圍繞“四新”主攻“四化”,通過細化培訓項目、提升培訓師資、強化培訓成效等措施積極提高培訓品質。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累計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33.38萬人次。(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席忞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