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讓民族文化旅遊綻放多彩魅力
2022-06-10 10:57:32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趙銀平

貴州:讓民族文化旅遊綻放多彩魅力_fororder_中首1

榕江薩瑪節侗族婦女成為主角。 (受訪單位提供)

貴州:讓民族文化旅遊綻放多彩魅力_fororder_中首2

學生在丹寨萬達小鎮體驗古紙製作。(受訪單位提供)

貴州:讓民族文化旅遊綻放多彩魅力_fororder_中首3

晴隆阿妹戚托小鎮景區成為熱門打卡地。(受訪單位提供)

貴州:讓民族文化旅遊綻放多彩魅力_fororder_中首4

興義布依人家包灰粽子。 (受訪單位提供)

  在貴州欣賞四季山水,領略旖旎風情,如今已成為人們出遊的一個基本選項。山水之美,美在生態盎然;風情之美,美在人文躍動。17個世居少數民族和諧共生,民族村寨星羅棋佈,非物質文化遺産浩瀚如海,在廣闊的貴州山地空間裏,民族之花四處綻放。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其規模在全國已躋身第一方陣。

  據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貴州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98項(159處),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628項(1025處);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4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22名;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2個;國家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3個,省級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57個。

  對棲息于斯的少數民族來説,民族文化就是他們的內在氣質和人文根脈,從生産生活實踐中産生或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內容,在嫋嫋炊煙中浸透著堅定不移的認同感和盈心滿懷的獲得感。

  非遺體驗成文旅新寵

  5月13日這天對貴州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傳承人張著權來説,既平常又不平常。平常的是,他的出行總是與展示、傳播剪紙技藝有關;不平常的是,這次到貴州省民族博物館,為參加“體驗非遺——剪紙之美”活動傳授思南剪紙技藝。他一邊講解,一邊手把手教大家剪紙手法,屏氣、凝神、下刀……大家全神貫注,陸續完成自己選定的“題目”。看著一件件“新鮮出爐”的剪紙作品,他欣喜異常。

  據了解,常年舉辦非遺體驗活動,已成為貴州省民族博物館“常規節目”。就在“體驗非遺——剪紙之美”活動的前幾天,該館曾組織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100名學生,在館內開展“‘染’靚青春·非遺手工體驗活動”。非遺傳承人向大學生介紹植物扎染和泥土染工藝的基本知識、特點和製作技巧,並現場指導,學生按照捆紮、浸染、晾曬等系列步驟,結合自己的想法製作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親自動手和憑眼睛看,完全是兩個概念。通過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參與者對非遺傳承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非遺的認知。”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文物中心副研究員楊亞月説,一塊方巾扎結成綹,入水浸潤、入料浸染,沖洗後固色,這個過程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貴州,非遺體驗已成為一種文化氣場。自2017年7月丹寨萬達小鎮開放以來,每年來小鎮的遊客絡繹不絕,截至今年3月,累計接待遊客超2800萬人次。小鎮的一大賣點,就是將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人們衝著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非遺項目,親自動手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習製作蠟染、編織鳥籠、手工造紙,體驗一回非遺樂趣。入駐小鎮的1項人類非遺項目、10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數十項省級、州級非遺項目,本身就是一個強大的氣場。2021年,僅在9天非遺周的時間裏,就吸引了26萬餘名遊客前來打卡,這其中就有研學旅行的巨大貢獻。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相伴而行,黔西南在這個節日裏都要舉辦文化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而最具體驗感的是藍染、稻灰粽子包裹、香包縫製等傳統手工項目,遊客不僅深度參與活動,還可帶回自己親手做的“非遺作品”給家人分享。

  而這樣的非遺體驗活動,在貴州各個市州都有著精彩的呈現,製作一個陶器,編織一個籃子,浸染一匹絲巾,吟唱一首侗歌,釀製一壇美酒,只要有風情瀰漫的地方,就有一段關於體驗傳統手工的故事。

  對於非遺體驗帶來的文化感受,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認為,非遺保護要植根本土文化,使之成為活著的人文具象,滋養生活、豐富精神。非遺體驗能直接吸引人們走進非遺深處,在體驗中感悟非遺的久遠、神韻和魅力。

  民族節慶展精神內在

  5月8日是黔南州傳統民族節日“四月八”,三都水族自治縣周覃鎮的威農黃桃壩熱鬧非凡。布依族婦女周儀和母親、孩子身著節日盛裝,提著裝滿臘肉、花糯米飯、雞蛋的花竹籃在黃桃壩流連忘返,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與她們一家分享竹籃裏的美食。

  同一天,獨山縣百泉鎮木匠巷飄蕩著濃濃的糯米飯香味,布依族傳統節日“四月八”風味十足。為了製作彩色糯米飯,木匠巷的街坊鄰居早早就開始籌集各色染料,居民周明莉滿臉笑容,開心地和夥伴們把早就準備的楓香葉、蘇木紅、紅藍草、黃飯花等天然染料擠壓出汁,然後將這幾種不同顏色的汁水放在糯米中拌勻,最後將染好色的糯米放在甑子裏蒸一個小時,花糯飯大功告成。為什麼要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的花飯?周明莉的解釋是,希望生活像花米飯這般燦爛。

  據了解,“四月八”是布依族紀念耕牛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布依族家人用煮紅蛋、吃花糯米飯的方式慶祝節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敲響銅鼓、唱著山歌、跳著舞蹈,在山光水色中享受節日的美好。這天之後,農忙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四月八”僅是浩如煙海的民族節慶中的一朵浪花,在貴州,大大小小幾百個民族節日,讓山地貴州如錦繡生花。苗族牯藏節、蘆笙節,侗族薩瑪節、侗年節,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水族端節、卯節,以及彝族火把節、土家族擺手節,仡佬族吃新節,瑤族盤王節等,這些節日構成了浩大的文化氣象,豐富著非物質文化遺産寶庫,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

  牯藏節在苗族生活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節日活動由苗族各姓牯藏頭組織,一般在歷史上關係較密切的村寨間進行,有小牯大牯之分。小牯每年一次,時間多在初春與秋後農閒季節,吃牯的村寨殺豬宰牛邀請親友聚會,其間舉行鬥牛、吹蘆笙活動;大牯13年一個輪迴,儀式隆重,規模宏大,內容繁多。節日一般延續4天,第一天客人帶著豬、牛、糯米、甜酒、腌魚等禮品到長牛村,最後一天大家宰牛烹制美食讓客人享用。4天中,有3天都是主人和客人共同吹蘆笙跳起舞,怡然盡在其中。

  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侗族薩瑪節,每年農曆正月、二月都要在黎平、從江、榕江侗族地區隆重上演。這個以祭祀為主題的節日,規模龐大壯觀,參加活動的所有女性著盛裝排隊參祭,每人喝一口祖母茶,摘一小枝常青樹枝插于發髻上,以村寨為單位沿著田間江邊的古道走向鼓樓廣場,然後是討酒敬酒,彼此以歌為對,場面肅穆而又活潑,古風遺韻引人入勝。

  貴州省民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真剛認為,貴州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不管是在保護中傳承還是在創新中發展,都要保證民族傳統節日這一資源的永續利用。

  鄉村景點磁場效應引八方客

  民族特色鮮明的景區景點,如同星宿遍散貴州各地,雷山西江鎮、黎平肇興侗寨、從江小黃村、鎮寧高蕩村、平壩天龍村、晴隆三寶街道等,款款民族風情繽紛展現,凸顯出貴州省民族文化的深厚悠遠,貴州省的文旅融合成果更具地域意義。

  有著“侗鄉第一寨”美譽的黎平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古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花橋、鼓樓、溪流、吊腳樓鑲嵌相間。建築為幹欄式吊腳樓,國內規模最大的侗寨鼓樓建築群落坐落於此,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故又被譽為“鼓樓之鄉”。

  作為盛名已久的民族文化景區,肇興侗寨古香古色的木構建築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動,已然形成巨大的磁場效應吸引八方遊客。就説每年4月下旬都要舉行的“穀雨節”,其受寵程度堪比吉尼斯紀錄的誕生。穀雨時節,隨著抬官人、丟卣卣、打花臉等富有特色的節目的上演,無數遊客來此打卡,體驗古老而又浪漫的神秘民俗。

  尤其是最熱鬧最有趣的“抬官人”活動,深受遊客歡迎。侗族同胞通過風趣幽默的誇張表演,表達侗家人樂觀豁達的戀愛觀。“抬官人”隊伍沿河而下,寨佬領頭,侗家姑娘跟隨其後,“官人”“侍衛”“乞丐”一路做著各種幽默動作。遊客跟著表演隊伍沿著肇興河一路跟拍。這樣的畫風,想想都讓人心馳神往。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穀雨節期間到肇興侗寨的遊客高達2萬人次,僅“穀雨節”這天,遊客就有12000人次,可見對侗族民俗的青睞程度。

  文安梅是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藝術團團長,每晚和搬遷到此的彝族姐妹在金門廣場為遊客表演“阿妹戚托”舞蹈,曾經在田間地頭艱辛勞作的鄉親們轉身為舞蹈演員,用“踢踢踏踏”的腳步聲演繹彝族人家的生活情趣。三寶街道是一個移民搬遷點,雖然成型只有4年多時間,如今卻已是一處名聲在外的人文景點,週末和節假日,每條街道都是前來體驗彝族風情的遊客,而晚上的節目表演,讓很多遊客選擇留宿小鎮。

  以“大明遺風”著稱的安順天龍屯、雲山屯、狗場屯、鮑家屯、吉昌屯等屯堡景區,每年都要舉辦“屯堡人家過大年”系列活動。遊客參與其中,屯堡人家的祭祖迎財神、跳地戲、唱山歌、猜燈謎、抬汪公、耍龍燈、點平安燈等極富屯堡文化色彩的年俗節目,吸引著無數遊客走進屯堡體驗“明朝年節的那些事兒”。而此間江蘇南京與黔中屯堡地區的真情互動,則是東西部“走親串戚”的一道獨特風景。

  把自然村寨的旋鈕調到文旅村寨的刻度,貴州的鄉村旅遊發展呈現出來的新氣象,不僅令人驚喜,更是成為一種必然。貴州鄉村旅遊發展中心主任、貴州旅遊協會副會長張曉松説,習以為常的鄉村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今煥發生機“破旅而出”,鄉村的文化內力生發為旅遊活力,整個貴州從而聚合為一個巨大的鄉村旅遊磁場。(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