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裏林場19.99萬畝森林獲1787萬元風險保障 貴州首單碳匯指數保險為森林固碳能力“托底”
“樹木産生的林業碳匯也能‘買’保險?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我們護林固碳增添了新‘武器’。”7月4日,貴州省國有龍裏林場總工程師王小猛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4月,林場投保了貴州省第一單林業碳匯指數保險,19.99萬畝林地獲得1787萬元保障。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引領下,貴州省林業部門與平安産險貴州公司創新工作思路,加快綠色保險項目落地,全方位助力高品質發展。此次龍裏林場購買的林業碳匯指數保險,投保金額8.93萬元,覆蓋了龍裏林場現有林地19.9萬畝,保障金額1787萬元,約定碳匯目標增速2%,一年後保險公司依據碳匯增長減少情況,按相關比例進行賠付與補償。
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然而,這種吸收看不到、摸不著,如何成為保險標的?
據平安産險貴州公司農險經理岳昊介紹,林業碳匯指數保險是以碳匯損失計量為補償依據,將合同約定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森林固碳量損失指數化,當損失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標準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公司按照約定標準進行賠償。
“貴州林業碳匯指數保險的創新之處在於,不僅對不可抗力導致的碳匯損害進行賠償,還在全國首次提出,如果碳匯量穩定增長,則將保障碳匯增長所耗費的人工成本納入保障範圍。”岳昊告訴記者,在簽訂保險前和賠付階段,保險公司與林業主管部門會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對整個林地的碳匯增加、損失情況進行監測評估,確保數據準確,第一時間補償賠付到位,最終達到碳匯增長的目的。
“傳統的森林保險都是針對林木受損而賠償的,林業碳匯指數保險則考慮到對森林碳匯功能的保障,保障了林業所産生的富餘價值、生態環保價值、碳匯恢復期間耗損、固碳能力修復成本以及碳排放權交易價值,是一次積極大膽的探索。”省林業局政策法規和改革發展處負責人説。
這還是一次雙贏的合作。
對林業系統而言,“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林業碳匯有所損失,而是以此作為兜底保障,保障林業碳匯得以穩定增長。”
對保險業來説,要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不論是提升社會效益、品牌價值,還是為找到新的發展支點,綠色金融轉型都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保險業內人士評介。
據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他們將推動該保險納入政策性保險的保障範疇,不斷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增強自然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貴州日報記者 袁燕 申雲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